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大成
时间:2025-05-29 16:05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总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连续两个季度稳居千亿之上;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大增64.5%,双双刷新历史纪录。这份高增长背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居功至伟,成为最大亮点。
核心驱动力:汽车业务强势崛起
收入贡献显著: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营收达186亿元,占总收入16.7%,其中汽车收入独占181亿元(占比超97%)。
盈利水平飙升: 该业务毛利率跃升至23.2%(去年同期仅12.6%),规模效应与高毛利车型SU7 Ultra的拉动效应显著。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5亿元。
市场表现火爆: SU7系列累计交付已超7.5万辆(Q1内),全系累计交付超25.8万辆。售价52.99万的SU7 Ultra开售三天锁单即破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即将于7月上市的第二款车型YU7,承载着雷军将2025年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的增量期望(1-4月SU7累计销量10.4万辆,完成率29.84%)。
战略支撑:重金投入研发未来
小米一季度研发开支达67亿元,同比增长30.1%,主要投向汽车与AI等创新领域。雷军更宣布2025年研发投入将超30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豪掷2000亿元,彰显其All in科技与高端制造的决心。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自信宣称SU7“没有对手”,底气源于当前强劲的产品力与市场统治力。
总结与观察
小米Q1的爆发性增长,标志着其“手机×AIoT”核心业务稳健的同时(收入927亿,占83.3%),智能电动汽车已成功跃升为第二增长极,并展现出优异的盈利改善潜力。超高研发投入与快速的产品迭代(SU7、SU7 Ultra、即将上市的YU7)凸显其抢占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野心与执行力。
然而,挑战亦存:年度35万辆目标极具进取性,意味着后续月均交付需近3万辆,压力巨大;汽车行业竞争惨烈,竞品迭代加速,“没有对手”的宣言能否持续有待时间检验;持续天量研发投入对长期利润的平衡亦是管理艺术的考验。
小米已成功驶入智能电动车赛道并初战告捷,其以科技基因重构汽车产业的野心正逐步照进现实。未来能否持续保持“没有对手”的领先身位,兑现其宏伟目标,将是观察中国科技巨头跨界造车成败的关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