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赋能乡村振兴,青春解码实践图景—— 河北师范大学学子将专业写在大地上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乾

时间:2025-07-14 09:28

当语言服务与乡村振兴相遇,一场专业赋能基层的实践在正定县塔元庄展开。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冀忆正定双语文旅”社会实践队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塔元庄,多场景开展实践,以双语译写与数字传播助力乡村国际化发展。

探馆研学:解码非遗与村史中的乡村振兴经验

实践队首站到达塔元庄捷昵非遗展示馆,学习了正定剪纸、宫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产业化路径,重点关注“非遗+文旅”双语服务的语言需求。随后,指导老师王浩仁带领实践队走进村史馆,借文献史料与实物展陈,梳理塔园庄从传统农业村到智慧乡村的蜕变脉络,学习乡村振兴经验。通过两场研学,实践队掌握了塔元庄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中的振兴经验,也明确了“双语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实践队向村史馆讲解员赠送了自主编制的《轻松应对外国游客:十句实用表达手册(正定旅游村民使用版)》,内容涵盖紧急求助、餐饮购物、景点指引等日常服务场景的实用表达,配套二维码音频资源,方便扫码收听标准发音示范。讲解员表示,手册中的场景化用语能有效帮助其接待外籍游客与留学生,提升涉外服务效率。

译写赋能智慧农场与展馆翻译的标准化攻坚

在同福智慧农场,实践队队员们对“气雾栽培区”“智能温室传感器”“稻虾共生”等中文标识进行专业译写,形成《塔元庄智慧农业标识英文译写清单》。译稿经指导老师赵咏审核后移交管理方,为接待外籍游客提供语言支撑。同时,团队对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模式展馆内“乡村振兴战略导言”“产业融合发展历程”等墙面文字开展译写工作,完成中英对照译稿并提交展馆管理人员,助力国际化展陈需求。

此外,队员们在同福智慧农场的多处核心场景录制了英文讲解视频,以镜头语言与专业解说呈现乡村振兴特色实践。视频经剪辑后将投放至社交媒体,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振兴的智慧与成果,助力乡村发展故事的国际化传播。

调研赋能问卷聚焦双语服务民生感知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在双语服务中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实践队设计发放了《乡村振兴双语服务调查问卷》,围绕英文标识标准化程度、双语讲解接受度、双语服务能力提升等多维度展开调研,重点收集了村民与游客对智慧农场标识译写、展馆双语导览的实际体验等反馈,以及对优化双语服务的具体建议。

通过问卷调研与深度交流,实践队充分了解了村民与基层工作人员对双语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在智慧农场设备导览、展馆术语解读等场景中,规范的英文译写和双语讲解能有效提升外籍游客接待效率。这些反馈为团队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中的国际化传播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后续优化双语服务内容、提升正定文旅实效明确了方向。

实践感悟

看到村民用我们编制的英语手册接待游客时,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语言服务的意义——语言服务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翻译,更是一把帮助这片土地拥抱世界的钥匙。

乡村振兴的故事从来不是纸上空谈,它落在非遗传承人的剪刀下、藏在智慧农场的数据流里,流传在村民的美好生活中。我们用语言搭起的每一座桥,最终都要连通这片土地最真实的需求。这些从实践中生长出的感悟,正转化为团队深耕乡村双语服务的不竭动力。

实践队队员单文博与郝蕴涵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