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1-12-09 10:52:09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再度出土刻有铭文的铜簋。
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黄土坡村的琉璃河遗址墓葬区发掘区,记者看到新出土的铜簋,纹饰精美,然而器盖内铭文和器内底铭文并不一致。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介绍,这具铜簋出自西周早期墓葬,纹饰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据铭文推断,这两件簋的盖、身在下葬时应该是搞混了,一错3000年。时隔40余年,两器才得以重聚首。
铜簋的出土无疑是此次发掘中最大的亮点,它进一步证实了西周的名、字制度。
今年10月至12月,由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8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考古工作中,发掘西周早期墓葬5座、房址3座、疑似城外环壕1条,共出土铜器、漆器、陶器、海贝、象牙器、丝织品标本等各类文物100余件。
新出土的青铜面具、兽面形铜饰、成组的铜车马器、镂空有銎铜戈,纹饰精美、细节丰富,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因素。出土的多件漆器,包括三角纹簋、豆等,对于墓葬随葬器用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晶表示,此次发掘有多个“首次”:清理出多处以往未发现的漆器、织物交叠现象,首次辨识出北京西周青铜箭头的木质箭杆、席纹等;首次成功提取到北京西周早期带纹饰的丝织品;首次精准还原了出土每件器物的空间位置,为还原下葬过程和丧礼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处长郭京宁表示,此次发掘弥补了几十年前现场文物保护技术的不足。本次发掘利用最新的测绘手段、信息记录手段和文物保护技术,对文物进行了精细化的发掘。首次在北京的大遗址中建立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并摄像记录了发掘全过程。此次的发掘成果对于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燕国、传承中华民族文脉、重现北京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