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书店
责编:张若晨
时间:2022-04-29 10:10:36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书店与“新华社客户端•问记者”联合推出系列互动访谈“文津读书讲·今天我们怎样阅读”。新华社记者杰文津邀请张严平、陈小波、龙卫球、张越、罗振宇、程义峰、徐志胜与读者网友相约中国新闻书店,一起畅聊阅读那些事。
本期节目的与谈嘉宾是资深媒体人张越女士。张越在节目中鼓励网友们不要轻视碎片化的“半截子”阅读,在条件有限的情况“半截子”比“不翻开”好得多。她还认为,当下,阅读意愿往往受到“功利”和“自我”两个因素的影响,阅读应当让阅读者视野更开阔而不是相反。张越回忆了90年代初,《半边天》节目中一个重要的板块竟然因深圳火车站女厕所墙上的留言而诞生。她还向网友们动情地介绍了《悲惨世界》一书翻译进入中国的坎坷过程,鼓励网友从阅读中发现人类战胜苦难的伟大力量。此外,张越揭秘了神剧《我爱我家》中的主角形象与《红楼梦》间的不解之缘。
以下访谈内容根据视频节选,有删节。
杰文津:您现在有完整时间读书吗?
张 越:其实一直很惭愧,就是我以前是一个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以前是有完整的时间看书,而且看的时候心里很安静,如果比如说这一页看完了觉得自己没消化了就翻回来。现在真的是碎片化的,现在我经常发现有些书看的时候,看着觉得很好,过后人家跟我讨论我忽然意识到我没看完,好多书都没看完。所以说读半截子书肯定不如安静下来好好读好,但读半截子书也比半截子书都不读要好。
杰文津:为什么当代人读书多了,共识却少了?
张 越:我觉得现在的人读书可能比我们那个时候读书要功利,我们那时候读书没目的,是真喜欢,真觉得在书里面得到了营养,得到了力量,是平淡的枯燥的日常生活忽然洞开,看见了那么美好的世界那种感觉。但是现在的人读书呢,第一特别功利,他得学会比如怎么赚钱,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但太功利地读书我觉得没有持续的力量;第二可能也是挑选书籍的余地大了,人们读书的时候就特别自我,不是通过读书去体会他人、感知世界,相反,只从书里找能印证自己既有观念的东西。这违背了阅读的本来的意义,因为阅读的意义其实是使我们脱离开小我,进入更广大的世界,更能体会他人,更有独立思考能力。否则,阅读的结果很可能使你被困在“自我”里,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有接纳的能力。
杰文津:您从《悲惨世界》的翻译之路中读到了什么?
张 越:这本书翻译到中国的过程中,就能看到中国发展百年间的风起云涌;李丹、方于贤伉俪他们奉献一生、百折不挠的努力中,可以看到几代中国人前仆后继地传播文化的信仰使命。这多么像《悲惨世界》原著所表达的那种人类超越历史苦难的伟大力量!我觉得当一位读者读到这些时,他不用喊口号,他就能感到那种力量、那种包容感,进入自己的血液里。
杰文津:读《红楼梦》的时候想过以后会派这么大用场吗?
张 越:当年我读《红楼梦》的时候才上中学,字都没认全呢,我当时读《红楼梦》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有朝一日我得写《我爱我家》的剧本,然后写剧本的时候还能用得上《红楼梦》?我想告诉读书的朋友们:如果你抱着功利的态度读书,其实学不到什么,即使你觉得学到了,那些东西本质上都是保质期短、营养少的某种“鸡汤”。但是纯粹的阅读,使自己在书里获得滋养则是非功利的,汲取“营养”了就能“长身体”,而且长得体健貌端。没想好要干嘛也没关系,只要你“体健貌端”了,来日自然有你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