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韩玄璇
时间:2025-10-30 17:16
夜深人静,你躺在床上数了几百只羊,却依然清醒。越是努力入睡,大脑却越是活跃——你开始焦虑明天能否打起精神,而这份焦虑又让你更加无法入眠。
这并非个例。《三联生活周刊》在《想睡个好觉的人啊:越努力,越徒劳》一文中,曾生动描绘了失眠者的挣扎:许多人对睡眠怀有深深的负罪感,或被噩梦困扰,或苦于总醒。睡眠,这占据人生三分之一的头等大事,竟成了无数人的战场。
失眠与焦虑:一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博弈
科学研究证实,失眠与焦虑之间,存在着难分先后的双向关系。
一项涵盖54项临床试验、涉及上万人的荟萃分析显示,改善睡眠质量能显著降低焦虑症状。而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焦虑导致失眠,失眠加重焦虑,彼此互为因果,相互催化。
越努力越徒劳?对睡眠的过度关注本身就成了敌人
《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点出了许多失眠者的核心困境:“对睡眠的担心是最主要的敌人。”
我们常常对睡眠抱有“刻板偏见”,认为它必须是从躺下到起床的连续过程。然而,古人的睡眠并不都是“单相式”的,既有热带地区的“双相式”睡眠(含午睡),也有随时睡随时醒的“多相式”睡眠。
强迫自己入睡的努力,往往适得其反。一位失眠者描述了自己的经历:“感觉自己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只要睡前想了一下自己睡不着怎么办,就开始睡不着。”
打破循环:从“睡心”开始
要打破这个循环,关键在于放下对睡眠的过度焦虑
1.接纳偶尔的失眠
睡眠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不要总想着这一晚的好坏多么重要,可以以一周为周期来看待睡眠质量。
2. 创造入睡的过渡期
清除杂念、放空大脑,是睡前必要的准备动作。电台主持人春晓,因其“声音疗愈”的经验,曾被邀请录制睡眠引导曲目。她认为,睡前为自己提供一段精神休憩的时间,已行走在通往优质睡眠的路上。
3. 不必固守“8小时”教条
最理想的睡眠就是沾枕头就着,醒来后神清气爽。只要能做到这两条,你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中医视角:从根源调养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称为“不寐”)与焦虑(常属“郁证”),多与肝气郁结、心神不宁有关。
情志不舒、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化火扰神,既影响情绪,又干扰睡眠。这种情况下,单纯助眠或单纯抗焦虑往往难以打破循环,需要从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入手,整体调理。
面对失眠与焦虑的纠缠,除了调整心态和作息,有时也需要一些外在辅助。一些传承自中医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如神威解郁安神颗粒: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帮助调节紊乱的睡眠节奏。该药物选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酸枣仁、龙齿养心镇惊安神、茯苓健脾宁心、栀子清心除烦等多味药材精妙配伍,适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所致的心烦、焦虑和失眠。
申明:本文仅用于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学术讨论与交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处方、诊断意见或诊疗方案。对本文有关的纠纷不负有任何责任。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自橘井泉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