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10-25 11:56

在群山褶皱的太行东麓,散落着一座座传统村落,它们是凝固的史诗,诉说着先民的智慧与乡愁的脉络。然而,单村保护如同拾珠,若不串线成链,便可能湮没于历史洪流。如何让点状星辰聚成璀璨星河?一条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的新路径,正在青山绿水间铺展延伸。

这里是被誉为“石头城堡”的邢台市信都区英谈村。走进这里,眼前是独特的红石板顶民居,身旁是历经数百年依然坚实的红石墙,“中国目前发现最完好的古石寨”果真名不虚传。而像英谈村这样的中国传统村落,在邢台市信都区有32个,每个村落都在全面推进各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邢台信都区住建局副局长 董文涛】
信都的传统村落的保护,绝不是独善其身的结果。过去我们更多是“点状”保护,修修补补。但现在,我们的思路彻底转变。“连片”意味着整体谋划、系统修复、区域协同。我们多渠道筹措、投入专项资金,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街巷肌理进行“修旧如旧”的抢救性修缮,同时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档案。我们将传统村落的系列保护工程,融入周边的山体、民居、水系,进行整体的生态提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在过去是孤立的村落保护难以顾及的。

【英谈村村民 陆书玲】
以前我们这的房子经常漏雨,木头也坏了,想修都修不成。现在可好了,政府给我们拨钱,也给我们请来的有经验的师父帮我们修复,你看,这缝和门窗雕刻的都跟过去一模一样!

【英谈村村民 路纪臻】
村里的路也平了,环境也变好了,孩子们也愿意回老家住着,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去年,信都区被确定为“2024年中国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目前,该示范区保护利用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项目施工,将有效提升全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水平。

和信都区的实践一样,沙河市也同样摸索出一条“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的新路径。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看一看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沙河样板”。


沙河现有中国传统村落38个,数量和规模位于全省第三。自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以来,沙河市紧紧围绕“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主线,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沙河市住建局党组书记 局长 李立方】
我们明确了“一核四区、点轴带动”的规划思路,实施“保护、活化、赋能”三大路径,在对56处传统院落,100余处古戏楼、古石桥、古牌坊等传统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基础上,盘活闲置民居,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并注重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教育基地,为村落的发展注入了文化灵魂和精神内核,日渐形成了串联成线、业态互补的良好态势。

【安鑫集团民宿项目总经理 郭亮】
我们与西沟村共同打造的传统村落特色民宿项目,秉承“保护、修缮、利用”的理念,在完整保留传统村落的风貌基础上,室内配备了现代化家居+全屋智能语音系统,既保留了岁月沉淀的古朴质感,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舒适体验。自今年7月正式营业以来,独特的体验感已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沙河市柴关乡副乡长 宋团团】
在省里和市里的统一规划下,我们王硇村完成数字博物馆建设并入馆上线;以我们的传统村落为站点,开展旅游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依托我们传统村落独特场景,开展了影视剧拍摄,全方位的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村落。

【下解村党支部书记 任进生】
我们下解村将沙河皮影戏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建成集展示、传承、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中心,联合专业设计团队,创新开发皮影工艺品摆件、文具等15种文创产品。积极拓展“非遗+直播”新业态,单日最高销量达998件。

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超越了单一村落的界限,在更广阔的山水格局与区域协同中,为传统村落注入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生命力,推动了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照亮了乡村振兴路上的文化自信。
2025年10月25日晚18:24
走遍河北
第三百零三期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赵世鹏 监制:张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