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日常保健

发布时间:2025-06-17 09:56:33

高永举

河北省威县中医院

 

 

未雨绸缪方能安度风雨,就像趁着晴天检修屋顶,健康养护亦需赶在病痛前。传承千年的中医“治未病”智慧,强调通过日常调养平衡身心,激发人体自愈之力。现代人常见的肩颈酸痛、失眠厌食等小恙,实则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想要将中医养生融入生活,不必大费周章,从饮食节制、规律作息到情绪疏解,每个生活细节都是抵御疾病的坚固防线。

 

顺应天时的生活节律

昼夜节律养护

晨起顺应阳气升发之势,可用温毛巾热敷后颈大椎穴,配合十指梳头数次唤醒经络。午间小憩遵循“子午觉”原则,闭目养神片刻犹如为身体快速充电。日落后减少剧烈运动,避免扰动潜藏的阳气,晚餐后轻揉腹部促进运化,夜间尽早入睡养护肝胆经。

四季养生要点

春季养肝宜踏青散步,穿着宽松衣物促进气机生发。夏季护心可午间静坐养神,避免空调直吹导致毛孔闭合。秋季润肺多食白色食物,晨起练习“呬”字诀呼吸法。冬季补肾注重足部保暖,睡前用肉桂粉调和热水泡脚,水面需漫过三阴交穴位。

二十四节气过渡

节气更迭时,人体气血易生波动,提前做好饮食调理很关键。立春尝芽菜,顺应阳气生发;清明品花茶,疏解内火;夏至食养心食材,安定心神;霜降喝润燥汤羹,滋养肺腑。每个节气日,沿胯部到脚踝拍打胆经,唤醒经络活力,助身体平稳过渡时节变化。

 

饮食养生的平衡之道

五味调和原则

饮食之道贵在“淡中有味”,克制对浓烈滋味的追求,方能守住味觉本真。不同口感各有妙用:酸味收敛固汗,苦味清热降火,甘味补气强身,辛味驱散风寒,咸味化解淤结。每餐搭配多种色彩的食材,既悦目又营养,让日常饮食成为滋养身心的良方。

进食细节讲究

餐前静坐养神,以舌尖轻抵上颚,唤醒唾液分泌,为消化做准备。进食时充分咀嚼,将食物研磨成糜,既能减轻脾胃负担,又能精准感知饱腹信号。餐后缓行散步,同时掌心顺时针摩腹,助力胃肠蠕动。合理安排两餐间隔,让脾胃得以充分休养,高效运化食物。

体质差异调理

调养需因人而异。痰湿体质晨起喝清润饮品,助体内浊物排出;气郁体质用芬芳花草茶舒缓心绪;阳虚体质在菜肴中加入温热食材驱寒;阴虚体质则以滋润羹汤润燥。平日里多观察舌苔,厚腻时饮食清淡,有裂纹就多补充水分滋养,实现精准养护。

 

形神共养的调理艺术

导引运动养生

晨起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向上舒展打开胸腔,调节全身气机。久坐时每间隔一段时间做“背后七颠百病消”,提脚跟吸气蓄势,落地震动呼气放松,唤醒疲惫身躯。睡前以“卧虎扑食势”俯卧撑身,拉伸后背肌肉,舒缓整日僵硬,为身体卸下负担。

情志调摄技巧

心绪烦躁时,按压掌心与足背穴位,配合绵长的“呵”声吐气,驱散焦虑。闲暇时沉浸书法创作,专注笔尖游走;或是静心烹茶,观察茶叶沉浮,以凝神之趣平复心绪。每周预留半日远离电子设备,整理居室、静赏绿植,让内心重归安宁。

环境能量调节

家居布置讲究“藏风聚气”。玄关处摆放阔叶植物净化空气,书房悬挂山水画作舒缓视觉疲劳。冬季让石块在阳光下蓄热,夏季用竹帘调节光线。通风时点燃艾条顺时针熏屋,既能驱散浊气,又能为空间增添自然气息,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生命养护恰似培育幼苗,重在持之以恒的耐心呵护。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渗透在晨起梳头的轻柔动作里,藏于细嚼慢咽的饮食之道中,更蕴含于平和从容的心境间。这些点滴日常,皆是筑牢健康根基的关键。无需急于求成,当顺应自然成为习惯,身心归于平衡,健康便会如春风化雨,悄然滋养生命。每个人都应担起健康之责,让预防理念融入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