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6-17 09:51:44
宋胜伟
邢台市任泽区人民医院骨科
髋部骨折常被视作老年人健康的分水岭,一次意外跌倒,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不仅是骨骼受损,更会对身体机能与独立生活能力造成冲击。正确且及时的治疗方案,是恢复行动能力、规避长期卧床风险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晚年生活质量。深入了解治疗策略,科学权衡选择,方能为长辈铺就康复之路,助力他们重拾生活信心与尊严。
手术治疗方案决策
骨折类型与手术选择
髋部不同部位骨折需对应手术方案。股骨颈骨折常考虑人工关节置换,适合活动需求较高或骨折移位明显的长者。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多采用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稳定骨折端促进愈合。医生会依据骨折位置移位程度骨骼质量及全身状况确定最佳术式。
人工关节置换要点
人工关节置换适用于股骨颈骨折尤其移位明显或髋关节已有病变者,优势在于术后可早期下床负重降低卧床并发症风险。选择股骨头置换还是全髋置换,需结合患者年龄预期寿命活动水平及髋臼健康状况,该方案对手术技术和假体材料要求较高。
内固定技术应用
转子间及部分股骨颈骨折常用内固定。髓内钉如同骨髓腔内的“主心骨”,配合螺钉固定骨折块稳定性好;动力髋螺钉通过拉力螺钉连接钢板,允许骨折端适度加压促进愈合。选择内固定物需考虑骨折形态骨质疏松程度及医生经验。
围手术期关键管理
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髋部骨折后,及时手术是扭转康复局势的关键。只要患者身体状况许可,医疗团队便会迅速启动评估与准备工作。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避免因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褥疮等一系列风险。多科室紧密配合,只为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多学科综合评估
老年患者手术安全,需全面考量整体健康状况。内科医生、麻醉师、老年科专家与护理团队协同评估心肺功能、营养状态、认知能力及慢性病控制情况。针对血压血糖异常、贫血等潜在风险,制定个体化优化方案,精准评估麻醉耐受性,为手术安全筑牢防线。
并发症主动预防
围手术期是并发症的“高危期”,需多管齐下严密防护。首要防范静脉血栓,借助物理加压装置,并依出血风险定制预防方案。同时强化呼吸道管理,鼓励主动呼吸训练;辅以定时翻身、减压垫防褥疮,配合早期肢体活动,从多维度织密健康防护网。
术后康复与功能重建
早期安全活动指导
术后康复以“早动、稳动、慢动”为核心。术后短时间内,在医护协助下从床上坐起、床边垂腿开始,逐步过渡到坐立训练。医生会依据手术方式与固定效果,明确负重要求,借助助行器辅助站立、短距行走。每一步活动都是唤醒肢体功能的信号,为恢复奠定基础。
系统性康复训练
专业康复计划是重获行走能力的关键。物理治疗师定制专属方案,聚焦患侧下肢肌力强化,尤其是维持步态稳定的臀中肌;同时兼顾健侧与上肢力量训练。从关节屈伸到平衡练习,再到模拟正常步态,训练由简入深,在避免过度疲劳中稳步提升肢体功能。
长期支持与防跌倒
出院后需继续居家康复,确保环境安全无障碍,安装扶手防滑垫改善照明。遵循医嘱锻炼定期复诊,加强营养补充蛋白质钙质。关键是防跌倒再教育,学习使用助行器识别居家风险点,预防再次跌倒守护康复成果。
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恰似精密的团队协作赛。从依伤情定制手术方案,到围术期多维度风险管控,再到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每个环节都关乎长者能否重新稳健迈步。及时干预与科学康复,能有效扭转“骨折致长期卧床”的困局。在家人陪伴与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即便年事已高,也有机会重获行动自如,延续晚年生活的品质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