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5-06-20 10:23:07

苏窈

廊坊市人民医院

 

 

在医疗领域,药物是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如同任何工具一样,它并非全然完美。药物不良反应,作为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产品”,时刻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与健康。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如何精准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并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保障我们合理用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药物不良反应是什么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它不同于药物过量或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即使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也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药物的药理作用、人体的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

1、副作用:这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例如,使用阿托品治疗胃肠痉挛时,可能会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药物固有药理作用的延伸,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毒性反应:多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毒性反应的症状较为严重,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如肝脏毒性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肾脏毒性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等。像一些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不同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表现可能不同,如青霉素过敏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而磺胺类药物过敏则常表现为皮肤过敏症状。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但也可能在首次用药时就出现。

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可能出现乏力、困倦等“宿醉”现象,这就是一种后遗效应。多数后遗效应较为短暂,会逐渐自行消失,但也有一些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5、特异质反应:这是一类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但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 6-PD)缺乏者使用伯氨喹、磺胺类等药物后,可能发生溶血性贫血,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缺乏相关的酶,导致药物代谢异常。

 

如何识别药物不良反应

1、关注症状出现的时间:不同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可能不同。例如,过敏反应通常在用药后很快出现,甚至在用药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而一些药物的肝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可能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显现。如果在用药过程中突然出现新的症状,且这些症状与原有疾病无关,就需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2、观察症状的特点: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具有多样性,但某些药物可能有特定的不良反应表现。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后出现的皮疹,可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的胃痛、黑便,可能提示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症状是否随着用药而加重或减轻,若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再次用药又出现,那么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较大。

3、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在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会详细列出已知的不良反应,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但可以作为参考。此外,医生在开药时也会告知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应认真听取并牢记。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

1、及时停药:一旦对正在使用的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怀疑,最为首要的措施便是立即停止使用该可疑药物。在大多数情形下,及时停药能够有效阻止不良反应进一步恶化,许多轻微的不良反应会随着药物的停用而逐渐减轻,直至最终消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自行随意停药,尤其是一些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药物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以免引起原疾病的反弹或加重。

2、就医咨询:停药后,应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用药情况等信息。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判断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确定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如果是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等,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治疗。

3、采取对症治疗:针对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各种症状,医生会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例如,对于药物过敏导致的皮疹、瘙痒等症状,通常会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过敏反应,缓解皮肤不适;而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引起的胃痛、呕吐等症状,则会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止吐药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帮助患者缓解痛苦,促进身体恢复正常状态。对症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身体恢复。

4、记录与报告:患者应记录自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型、生产厂家、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症状等信息。同时,医生也会按照规定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发现和监测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这不仅有助于自身后续的治疗和用药选择,也对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不良反应虽然是药物治疗过程中难以完全规避的风险,但通过我们对其全面的了解、敏锐的识别以及正确的应对,能够将其对健康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在使用药物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密切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唯有如此,才能在充分发挥药物治疗功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用药安全,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