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见未来 | 京津冀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对接活动在石家庄举行 共促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0-17 20:12

冀时客户端报道 10月16日下午,京津冀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对接活动在石家庄成功举办。活动邀请权威专家围绕集成电路光电融合封装技术发展路径与创新成果开展专题讲座,并对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的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及建设思路进行了详细解读。

京津冀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对接活动

会上,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尹修亮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河北省先后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四五”规划、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能源电子和视听电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5+5”政策体系,重点在第三代半导体、电子特气、能源电子等领域寻求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期间,培育形成了普兴电子、新华北、圣昊光电、晶玉科技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电科13所产业链带动作用不断显现,中瓷电子、派瑞特气分别在A股和科创板上市,全省在电子特气、碳化硅和硅外延等半导体材料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据了解,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2024年成功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以北京经开区、海淀区,天津滨海新区、西青区以及河北石家庄为核心承载区的发展格局。今年8月,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致力于打造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立自强的关键技术底座和前沿创新基地。其中,北京市作为我国集成电路科研与产业发展发源地,是国内最重要的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天津市重点打造全国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基地和较为完整的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链条;河北省以建设国家半导体材料产业高地、国家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创新北方中心为战略定位,以化合物半导体为切入点,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专家讲座环节,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旭东博士 就“AI驱动下的光电融合封装及其CPO实现”分享了前沿见解。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正推动芯片封装技术迈向光电融合的新纪元。这一变革为后发地区带来了换道超车的机遇,河北如能借助京津的优势,提前布局相关技术与人才储备,有望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旭东博士

活动期间,来自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代表企业发布了国产化一站式IC设计与服务、京津冀集成电路产学研人才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河北唐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京津冀集成电路产学研人才交流平台”,旨在整合区域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为产业输送专业化人才。

“目前,平台正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集成电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石家庄市鹿泉区集成电路产业需求,精准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公司总经理王玉江告诉记者,他们与各个学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涵盖科研课题立项、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共建以及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等多个方面。通过教学资料、产业案例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河北唐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江

此外,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上海兆芯、华大九天、江丰电子、天津久日、邯钢特气、鹿泉经济开发区进行现场推介,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博威集成电路、中船派瑞特气、云谷(固安)、鼎瓷电子、唐讯信息、中国工商银行鹿泉支行分别签署产业链合作、产教合作和产融合作协议,海康威视、上海兆芯、光引聚合等20家骨干企业在现场集中展示代表性产品,并开展产业链对接交流。

京津冀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对接活动签约现场

政策的支持与平台的搭建,坚定了企业深耕河北、布局未来的信心。

北京光引聚合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副总监徐跃华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苯并环丁烯,也就是BCB光刻胶研发生产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成功实现了BCB光刻胶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与会企业北京光引聚合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副总监徐跃华介绍,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得到了河北的相关企业提供的验证服务。随着对于河北相关产业环境的深入了解,他对于在河北发展充满期待,“我到河北鹿泉电子信息产业园考察过,感觉到河北电子信息产业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我们也有一个想法,等我们企业发展壮大了,需要扩产的时候,把生产基地放在河北。”

记者|王智华、李悦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