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里行(陕西段)| 神木:明长城•石峁遗址•高家堡•二郎山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郭育卿

时间:2022-09-01 18:06:19

作者:王喜民 

山西段长城结束后进入陕西段。陕西,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托起的长城。陕西省境内的长城从战国、魏、随、秦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总长度为1838公里,其中明长城1170公里,分布神木、榆林、府谷、靖边、吴起、定边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重点为神木长城、榆林市红石峡长城园、镇北台长城、盐场堡长城遗址、镇靖堡至龙洲堡明长城风景道。长城带的“万里长城第一台”、二郎山、波浪谷、神树涧等风光独特,而小河会议旧址、吴起革命旧址等是红色旅游打卡之地。

我采访的第一站是神木。

莽莽的黄土高原……

茫茫毛乌素大漠……

这里是陕西省东北段的万里长城。

为什么陕西段长城行第一站为神木?因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的重点之一是“神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家堡核心展示区”。   

疫情中,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王伟一行6人赴神木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调研。他们实地考察了高家堡镇境内的卧虎寨段、大柏油堡段、柏林堡段长城遗存,查看了敌台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利用状况,对各遗址的砖门、台墩等进行细致查看。

陕西省的长城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北边。长城从最东面的府谷起一直延伸到西部的定边,经过7县市区,有大边和二边长城,其中大边长度600公里,二边长度近619公里。  

在神木市,长城东北、西南向几乎贯穿神木,辖区内长城遗址总长度达302公里。而黄河流经99公里,两者相向而上,在其他地方很少出现。

今天,带领踏访的是司机兼向导李先印。我们去的目的地是沿长城去石茆遗址和高家堡。行前,我特别强调,不走高速公路,走县道,顺路探寻途中长城、踏访乡村振兴。

汽车在县道上行驶……

窗外,时而绿树成荫,时而戈壁沙滩!  

眺望,还有毛乌素沙地的继续! 

车内,正在播放《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汽车继续穿行在黄土高原,只见那一架架光秃秃的山梁,一毛不拔;一条条干巴巴的河床,滴水不见;一道道白花花的山沟,寸草不长。

黄土高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在烈日下似是被烤干烧焦。黄土高原,稀稀落落的农家土房、窑洞散落在黄岗、土窝。

伴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歌声,望着眼前荒芜、干苍的景况,真正感受到治理荒漠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黄土高原涉及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从神木黄坡到定西沟壕,从延水流到渭河两旁,居住在黄土坡上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世代代饱经风沙的袭击。

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遇到旱年有时只能靠外出打工。这些年来,党中央扶贫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现在正进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之中。

途中,我去了长城脚下一个山沟,与一位围白毛巾的农民交谈,他说“现在生活很不错。”

我问:“几口人呢?”

答:“6口人,我在地里干农活。”

我问:“什么时候脱贫致富的?”

答:“早就脱贫了,现搞乡村振兴,我在荒地植树,增加些收入吧!”

这里的农民过去恨自己生在黄土高坡,现在又热恋着黄土高坡,他们的最大的心愿和期盼是改变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

然而,栽活一棵树十分困难。司机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这里的植被比较少,全是裸露的黄土,典型的黄土高原。因为太干了,种树种草的一个方法,把树籽包到泥里边,然后’拍’加到这个土坡上,这样能活你就活,活不了就算,扩大面积为了让它活。当年正大综艺有一期让大家猜,这是真是假,其实这就是真的。”

种树种草,绿化黄土高原,都在国家开发计划之中,而且是重点。

黄土高原在呼唤,住在黄土高坡上的人们在企盼。我们相信,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治理黄土高坡,改造黄土高坡,在不远的将来,黄土高原一定能长出茂密的树林,鲜嫩的绿草……

汽车沿着左边的长城前行,路边不断出现“明长城”石碑,而且很多。我们一边行车,一边拍照长城及烽火台。

车行两个多小时,我们到达石峁遗址。这个也很有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在高家堡不远处,在黄土高原北部的黄河西岸,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梁峁上。距今4300至3800年前的石峁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处都城遗址。

我们走进石茆遗址,看到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这是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的石筑城,可与美洲玛雅古城、欧洲雅典古城相媲美,是长城文化、黄河文明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亦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在现场,讲解介绍:“仅初步发掘的东门遗址,就将中国建城史向前推进2000年,2020年外城东门景观入选’国家名片’首组《亚洲文明》特种邮票。”

听介绍,石峁遗址已被考古界定位为“中国文明的前夜”“华夏第一城”,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选“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石峁玉器天下名。石峁遗址发掘出了不少的玉器。玉器形制多样,而且色彩绚丽,有黑、青黄、红、深绿、碧绿、紫、灰、白等多种颜色;玉质温润缜密,光泽灿烂,晶莹可爱。

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玉器属于玉礼器,在同类遗址中实属难得。

讲解员带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讲解: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外国人就在当地农民手里收购石峁玉器,目前有很多收藏在欧美、日本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中。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世纪间,流失到海内外的石峁玉器多达4000余件。正因为这里“出产”了大量玉器,石峁遗址早已名声在外。其中石峁神面石柱浮雕技法独特。属于双神崇拜的一种艺术造型,它以大体量的造型带来视觉与心灵冲击。

石峁遗址正在挖掘中,现场还沒有对外开放。

离开石峁遗址现场,我沿长城到了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位于神木市城西南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就在明长城脚下。

进城后,我首先登上高家堡的中兴楼。中兴楼作为城门,为城内最高建筑,建于明代。中兴楼由台体基础与上部建筑两部分组成,台上为两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

高家堡古城隋唐属丰州地,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划归神木。古城为长方形,东西墙长311米,南北墙431米。古城最初是夯筑土城,后在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用墙砖重新包砌。

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四合院、前庭大院、楼院等星罗棋布。  

高家堡顶楼北壁砖雕明人法书玉皇阁三字,笔力遒劲。旧时楼上匾额楹联极多,四面额匾皆为集古法字精雕而成,有“紫气东来”、“夕阳西照”、“北极呈祥”、“南官毓秀”等巨匾,异彩纷呈。东西两壁分嵌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琉璃画。

县志载:“高家堡为长城要塞,驻守兵力1600余人,马匹1100多。当时,河套蒙人多侵扰,烽火相望,战衅频发,阵亡于役的游击将士有10余人之多。清入关,蒙汉一统,边患稍息,遂次第改置游击、守备、都司坐镇,兵员减至几百人。民国间,国民党以整团军队盘踞,拥兵将佐有陕北保安副司令、榆林城防副司令等。   1947年,解放军许光达部挥师围城,鏖战三天两夜,得于解放。”

高家堡古城是榆林市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等一批优秀影视剧在此拍摄。

参观高家堡后思绪万千:这是长城很重要的要塞。现在将其列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的重点,“神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家堡核心展示区”很有必要。

从高家堡古城,转道来到了二郎山,体味它的雄秀。我们从神木市出发西行一公里来到二郎山,又称“笔架山”。

眺望远处,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俯瞰下面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眼前,长城茫茫而去。

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元1518年,武宗皇帝到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曰“笔架山”。

我们沿着山脊爬上,走进八仙洞、地藏洞、浩然亭、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当我来到二郎庙时,原来庙中供奉着李二郎。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在治理都江堰时也立过大功,死后被封为治水大家。

在二郎庙,参观正殿、钟鼓楼。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所绘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大门外为明代砖雕照壁,悬山顶,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

傍晚,来到神木市区,城区处在窟野河边,长城脚下。

神木历史悠久,县志载:石峁遗址是史前最大城址,为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及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心,历史上一直是守卫中原、抗击外夷的边关前哨,素为“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的塞上重地。

为什么叫神木?《神木县志》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之物,人称神木”。

神木的夜很静……

入睡前,我在思考:一天来的行程,感受很深:回头看神木,确实是一个神奥、神奇、神秘之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