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京津冀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 示范区 携手迈上新台阶 瓣瓣同心向未来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韩增发

时间:2024-05-13 18:58:52

冀时客户端报道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携手京津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初夏时节,雄安新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抢时间、干起来!首批疏解的四家中央企业总部建设全面展开,快速推进。

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企业在雄安注册。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30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

"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

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打着旗子在前面跑。

新平台上孕育出新产业,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投用,入驻企业80余家。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设立,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才十六条"拥抱四海英才,高端高新产业加速聚集。

新场景中发掘出新技术,前不久,在2024中关村论坛雄安空天产业创新论坛上,新区向全球发布了空天地、通导遥应用场景和未来城市创新场景两项重大需求,推动最新技术和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

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也为创新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雄安,创新味道越来越浓,开放色彩越来越亮,带来的是人气越来越旺。

用好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新区出台住房、户籍、教育、医疗等10个配套方案,让年轻人"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5月5日14时,随着最后一块55米长的钢梁精准落位,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跨河主桥左右幅钢梁成功合龙。

中交路建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 吴国梁: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主桥钢梁的双侧贯通,河北和北京两侧连为一个整体。

一年来,河北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与京雄城际铁路实现了联通。石家庄直达沧州高铁开通,邢和铁路建成通车,京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交通"一张网"越织越密。

与此同时,点对点的京津冀"定制快巴"兴起、跨省公交线路增多,我省还出台了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速公路撬动性举措,助力"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去年,到河北旅游人数达到8.4亿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旅游包车免费通行7.02万辆次,日均1.4万辆次。

京津冀区域内海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一体化交通网络中高效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带来充沛的能量和生机。

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河北精心打造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平台,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借力京津资源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河北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机器人产业创新实力更强了。唐山高新区陆续成立唐山·中关村信息谷、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已培育省级以上机器人研发平台21个。

现代商贸物流业"加速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启动运营,签约入驻一批全国商贸物流头部企业。

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亿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河北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同比增长109.8%。

京津冀工(经)信部门共同印发《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编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图谱,"一链一策"制定协同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三地产业链条更加紧密,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河北与天津、北京制定实施《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等,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已实现全覆盖。

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2023年,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的865公里治理河道全线贯通,时隔25年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

2023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国考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京津水源上游流域水质越来越好。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重中之重。

从加强生态保护协同立法,到推动跨区域大气污染应急预警机制建设,开展联合联动执法,三地持续推进大气污染联合治理攻坚。

河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燕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2014年至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6869万亩。

随着空气质量改善,蓝天白云频频刷屏京津冀居民的"朋友圈"。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京津冀生态环境屏障越筑越牢。

着眼于看病、教育、养老等百姓关心事,一项项利民之策落地开花。

2023年,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辐射带动更多区域。目前,三地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4个京津冀高校联盟,京津与河北基础教育交流项目超过500个。

打造养老服务示范区,推动医康养协同。三地民政部门去年发布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方案,搭建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平台,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异地支付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支付便利。

更深刻的变化,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三地打破区域壁垒,整合政务资源,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今年1月,三地建立了京津冀"一卡通"共商共建、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3月,三地正式启动"一卡通"协同立法工作;4月,京津冀"一卡通"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燕伟:

率先在河北省内全面实现了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7个高频场景的应用,在京津冀区域实现了人社服务、就医购药、文化体验等场景的一卡通用。

十年来,京津冀携手共进、并肩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面向未来,三地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