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正在发布丨创新型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张子薇

时间:2025-11-08 18:59

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七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情况。2024年,河北全社会研发投入达967.8亿元,较"十三五"末期提高52.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971.4亿元,是"十三五"末期的3.53倍。创新型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本台记者 丁露彤:

"十四五"正在发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5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如何?科技创新又为河北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哪些助力?让我们从发布会上寻找答案。

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用六个"聚焦",对五年来创新型河北建设的举措和成果进行了总结:

还有一系列数据对比,让这五年的进步更为直观。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厅长 龙奋杰:

2024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67.8亿元,居全国第13位 较"十三五"末期提高52.5%,年均增长率达到11.13% 跑赢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971.4亿元,是"十三五"末期的3.53倍。

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是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的主力军。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库总量突破12.7万家,均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48万家,入库数量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厅长 龙奋杰:

"十四五"期间 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总投入超百亿元,惠及近2000家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开发新产品及完成样机测试数量均近百项。

区域创新格局全面深化。2021年到2024年,全省共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659亿元,年均增长45.5%。2024年,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更是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755.3亿元,首次跃升至全国首位。

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我省打出一套"组合拳":开展科技赋能市县产业集群专项行动,1301名省内外高水平专家服务328个"小巨人"企业,累计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难题655项,实现成果转化落地499项;打造与开放全省创新应用场景,促成近千项新技术新产品在我省验证应用。

本台记者 丁露彤:

在发布会上,我发现有一项工作,被称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建强用好科技平台",它已经成为创新型河北建设的"硬核支撑"。

"十四五"期间,共有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河北,覆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要领域。截至目前,在我省布局的国家级平台数量已达31家,在功能上实现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新链条全覆盖。

2024年燕赵钢铁实验室揭牌运行,燕赵绿色化工、现代交通、电力实验室进入筹建试运行阶段,河北战略科技力量渐成体系。

此外,我省还在联手京津共建平台,以平台吸引京津资源为河北服务。

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 张永强:

"十四五"期间新增京津冀共建平台132家,平均每5家新建省级平台就有1家是京津冀共建,我们向雄安疏解单位开辟绿色通道,两年时间28家平台先后落地新区,为人才栽好"梧桐树"。

本台记者 丁露彤:

建设创新型河北,不仅需要更强更好的平台支撑,还需要良好创新生态的持续滋润。"十四五"以来,我省如何以改革为钥,解锁束缚活力的体制机制?对此,发布会也进行了解读。

先看研发:全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数量增长1.4倍,加计扣除金额增长超127%。

省科技厅副厅长 高建锋:

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达快享服务机制,实施研发项目事前鉴定试点,培育专业化机构入企辅导,惠企数量从2021年的1.1万户跃升至2024年的2.4万户。

再看转化:"十四五"期间,我省建设了15家中试示范平台,已累计承接京津技术成果中试转化项目超100项,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37家。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我省形成了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有利的融资支撑和风险保障。

我省将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突破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投资项目13项次、7.99亿元,其中5家被投企业上市、1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8家合作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超过1万亿元,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金融支撑。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厅长 龙奋杰:

助力企业减负,制定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三类科技保险产品给予最高50%的保费补贴,激励引导保险公司分散企业创新风险。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