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我和黄永玉先生

发布时间:2023-06-24 13:00:03


黄永玉(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在战乱年代自学成才,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漫画、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他还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金猴邮票的设计者。


黄永玉去哪了?怎么找不着了!我急得火烧火燎。问谁谁都说刚刚还在呀,你那个箱子有特点,胶带纸下压着红布条,再不长眼的人,也能看出来这箱子和别的箱子不一样。

这是我搬家当中的故事,我和妻子老两口,帮忙的搬家公司三个师傅,热心的小区清洁工小李。三室两厅两卫136平米的空间。硬是让一箱子书不翼而飞。我最急,妻子跟着我急。我转念劝妻子说,肯定丢不了。

当时住在一楼的一个邻居自报奋勇帮忙,把装有黄永玉、沈从文、季羡林、王蒙、鲁迅书的箱子独自抱下了楼。他举起书箱子递给搬家公司的温师傅,车上的温师傅立刻感觉沉甸甸的。他逗我的邻居说,你吃了啥好的了,有这么大力气。当邻居准备再次上楼助人为乐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瞬间之差,好心邻居给了我和妻子一场虚惊。

一箱子书,为啥把画家和作家黄永玉先生的名字喊出来呢?因为其他几位大家的书我久已有之,久已读之。唯独《黄永玉全集》是新请来的老师、贵宾。我早已闻黄永玉先生大名,读过他若干散文,更欣赏过他许多画。却未读其全集,于是乎有了上述的“虚惊一场”。

一个喜爱读书的人,遇到好书常会进入两个境界,一是忘食,一是废寝,吃饭睡觉的事情浑然不去想了,读书胜过美食,读书胜过睡觉,人与书浑然一体,彼此欣赏,美美与共,彼此成全,彼此长进。但也不见得是每有好书相遇,便会生出此番境界,那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我读《黄永玉全集》的《文学编·人物》《文学编·杂文游记》绝对是进入废寝忘食,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

黄永玉先生的《文学编·人物》里的第一篇文章《巴先生》的写法绝对跳出俗套。第一句是:“我一直叫他巴先生。”这第一句八个字就是一个自然段。他内心晓得巴先生是谁,他才不顾虑他文章第一句的“巴先生”指的是谁,不顾及有不少读者并不知道作家巴金先生。这样的开头是一个小小的技巧,设计一个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第一次上巴先生家是跟黄裳、汪曾祺两位老兄去的,兴奋紧张。巴先生话少,只夫人跟黄裳、汪曾祺搭得热烈。”

“巴先生自己写的书,翻译的书,出的别人的书,我几乎都读过,认识新世界得益于这些书最多。我觉得他想的和该讲的话在书里都写完了,他坐在椅子里,脸孔开朗,也不看人,那个意思是在等人赶快把话讲完走路;却又不像,他仍然喜欢客人在场的融洽空气的,只是难插一句腔。”

“所以他逝世后,朋友写他的论文容易;时常接近他的,如黄裳兄,写回忆生活交往,就是短短两篇文章,再高明的手笔也拨不出什么灵气。”

“我喜欢巴先生那张古典的与众不同的脸孔。”

“几乎每一位老人家脸上都悬挂自己灵魂和历程的准确的符号。这是不由自主的奇怪现象,请仔细回味:鲁迅先生的,郭沫若先生的,茅盾先生的,叶圣陶先生的,俞平伯先生的,沈从文先生的,曹禺先生的,老舍先生,胡风先生的,周扬先生的,钱钟书先生的,萧乾先生的……读过他们的书,了解他们一生,再仔细揣摩这些老人家的长相,一个萝卜一个坑,内容形式的绝对统一,无衣无缝,换成另一张脸孔是根本不可能的。”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他和数不尽的好友——陆蠡、朱冼、丽尼、师陀、朱雯、许天虹、李健吾……耕种长满鲜花的花园。”

“我是闻着这座花园的芬芳长大的。”



巴金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我赞成有人说文学也是人学,我还发现了“文学也是思想学”。黄永玉先生的《巴先生》完全符合“文学也是思想学”。黄永玉先生本人的思想性是创作出思想性极强的《巴先生》的根。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一部饱受历史检验的文学作品必定是一部有思想性的作品。

文学写作有没有秘诀,其说不一。我以为是有的。《巴先生》一文告诉了读者或者文学写作者。黄永玉先生自己的文学成长有其秘诀,秘诀之一是读那些文学大家的书,“巴先生自己写的书,翻译的书,出的别人的书,我几乎都读过,认识新世界得益于这些书最多。”黄永玉先生文学秘诀之二是虚心大胆地去拜见文学大家,于当面获益。那时不是文学大家正儿八经地讲课,也不是学生正儿八经地听课,而是接受一种文学磁场的感应,于感应中深识文学大家,深识读过的大家的作品,赖以熏陶自己,积淀文学修养。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践行第二个秘诀何其难哉。但我也坚信在历史上,在当今,在未来一定有这样的勇士。 

毋庸置疑的是,黄永玉先生用这篇短文悼念巴金先生。他从巴金先生的一般读者化作虔诚的粉丝,再化作巴金先生的永远信众。最关键的是他坦诚地宣布“我是闻着这座花园的芬芳长大的。”

黄永玉先生是中国书画和中国文学的传承人,布道人。黄永玉先生和近现代如鲁迅、巴金等人同样,是一位“耕种长满鲜花的花园”的人。我悲痛地获悉黄永玉先生走了,在我怀念这位文学老人和文学老师的时刻,我也想到自己的文学成长:“我是闻着这座花园的芬芳长大的。”

作者简介:贺宝贵,男,1945年生人,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民协会员(理论),现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民间剪纸理论家,传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