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23-07-28 15:55:39
文昌武曲,古韵婉转。36个剧种,声声动情。这是魂牵梦绕的燕赵腔调,这是时光不老的“北方戏窝子”。
坚持“两个结合”,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河北持续擦亮“北方戏窝子”文化品牌。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燕赵腔调“北方戏窝子”》,带您领略燕赵大地的戏曲风采。
展演持续“圈粉” 名家沉醉“北方戏窝子”
锣鼓声、叫好声,声声不息。梨园情、家乡情,情情相融。
正在进行的点亮“北方戏窝子”京津冀戏曲展演季,联动国家和京津冀名团,与全省36个剧种戏曲团体,连续3个月,为戏迷献上戏曲盛宴。名剧名戏荟萃、名家名角齐聚,让河北这个“北方戏窝子”持续靓眼,“圈粉”无数。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团团长李宏图:“你非得走到剧场,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门艺术给你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这样的一种享受,北京的院团、天津的院团、上海的院团,拿出我们最优秀的剧目奉献给河北的父老乡亲。”
戏迷:“石家庄大剧院今天演《谢瑶环》,这边李宏图老师(我们)也想看,特别是不想错过这些名家的演出。”
戏迷:“我是从保定过来的,我觉得咱们河北的戏迷真的非常幸福,周周看大戏,月月名家来。”
戏迷:“喜欢国粹,非常喜欢!”
河北演出市场接连“上新”,燕赵戏迷十分“念旧”。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第六届《河北省戏曲中青年演员推广工程》汇报演出……燕赵腔调持续火热,是心怀热爱的戏迷与家乡戏独特魅力的“双向奔赴”。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惠芬:“河北省有36个剧种,有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等本土剧种,还有很多稀有剧种,比如西调秧歌、哈哈腔、四股弦、唐剧等等,奠定了河北戏曲大省的独特地位。”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京剧院领衔主演王艳:“河北真的是出好‘角儿’的地方。我的老师杨荣环杨先生,当年也是在河北待了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出好‘角儿’呢,一定它是这个文化沃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盛世梨园,群星闪耀,我省先后有30人34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73人获得中国戏曲红梅奖,106人次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我省培养造就了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曾为全国戏曲院团输送过李胜素、张建国、王洪玲等一大批优秀戏曲人才。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邱瑞德:“‘说书、唱戏,劝人方’,比如取材于‘孟母三迁’的《三娘教子》、讲述忠孝报国的《岳母刺字》《四郎探母》,歌颂时代楷模的《李保国》等等。学戏先学做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戏曲人才。”
激活戏曲传承发展活力,我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自2021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平均每年投入4300余万元,用于支持各类戏曲惠民演出。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杰:“充分发挥文艺名家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大戏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戏曲院团和民间班社的支持力度,带火戏曲演出市场,为培育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作出河北贡献。”
梨园盛景 梅花飘香
作为全国闻名的“北方戏窝子”,河北孕育培养了多位享誉全国的戏曲名家,后起之秀更如雨后春笋,星光璀璨。在各项利好政策引领下,我省戏曲人才传承有序、枝繁叶茂。
唱腔华丽婉转、动作英武飘逸。京津冀名家名段演唱会上,郝士超用拿手剧目《林冲夜奔》点燃全场观众的热情。
观众:“演的戏真好,特别精彩,挺过瘾。”
不久前,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选中,郝士超正是以这部作品独占魁首,斩获梅花奖,成为河北第34朵“梅花”。
“一树梅花一树诗,顶风冒雪傲奇枝”,这是河北梆子《钟馗》中的经典唱段。这一部《钟馗》,从三度梅花奖得主裴艳玲,到戏曲表演艺术家吴桂云再到郝士超,串联了河北老中青几代人的梨园情。
梅花奖得主郝士超:“河北这片热土培养了我,滋润了我,河北这片大地给了我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
一朵又一朵梅花穿越时光绽放光彩,传承是它的绚丽底色。在众多老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下,青年戏曲人才不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后起之秀不断涌现。在刚刚结束的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上,河北青年戏曲演员张警月、孙娜包揽冠亚军,在三地河北梆子种子选手中脱颖而出。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青年演员孙娜:“我们要感恩有这样的一个好时代,我们要抓好现在的时机,提高自己,让‘北方戏窝子’这个名号叫响叫亮。”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青年演员张警月:“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我们河北的家乡戏河北梆子。”
代代梨园弟子薪火相传,共同点亮“北方戏窝子”。我省不断优化完善戏曲人才培养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戏曲院团吸收学员,累计培养输送戏曲专业人才800余人。这些人才不断地滋养着河北的戏曲事业,也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河北梆子音乐人才培养、武戏人才培养等十余个国家艺术基金戏曲类人才培养项目落地河北,培养提升戏曲专业人才200余人。
梅花奖得主吴桂云:“全国各地,不同的剧种不同的院团,无论大小院团,每个团都有我们河北人,我们河北这个‘北方戏窝子’,为全国的戏剧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我省各艺术学校多年来累计培养河北梆子、京剧、石家庄丝弦等戏曲人才近2万人,为“北方戏窝子”提供了人才支撑。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蒋国新:“我们加大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河北的)34朵梅花我们学校走出了25朵。面向全省的市县一级剧团,对在职戏曲演员的培养,整建制进行培训,为‘北方戏窝子’培养和输送更多的戏曲人才。”
京津冀戏曲展演季点亮“北方戏窝子”
时值仲夏,京津冀三地联袂互动好戏连台,在河北大地推出一道道文化大餐。近来,我省不断打造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京津冀戏曲展演季等平台,点亮“北方戏窝子”。当下,京津冀戏曲展演季正在石家庄火热进行中……京津冀三地戏曲名家云集,纷纷亮出拿手好戏,与戏迷票友交流互动,为河北“北方戏窝子”品牌打造再添亮色,推动古老戏曲传承发展。不断尝试戏曲创新表达、寻求戏曲传播突围之道、让戏曲走进百姓生活……种种变化让人们看到古老戏曲绽放新花,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持续三个多月的京津冀戏曲展演季,将通过国家和京津冀名团名家名剧、全省36个剧种基层团体展演、周周看大戏等活动,联动全省戏曲院团和民间班社,实现“百家院团、千场演出、万场惠民”,展现河北作为“北方戏窝子”的独特魅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河北戏曲剧种多、戏曲名家多、群众基础好、传播平台好,这是河北‘北方戏窝子’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杰介绍,除了戏曲演出常态化,我省还通过戏曲名家工作室、戏曲名家大讲堂、推出遇见艺术活动等创新表达形式和传播路径,使传统戏曲文化的热度不断上升。同时还将举办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演员群英会,为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每场演出之前,将开展名角戏迷面对面交流互动活动,进一步夯实戏曲艺术群众基础。“以演出常态化带动市场热情,以戏曲年轻化路径探索‘引流’年轻受众,以平台搭建为青年戏曲人才成长赋能。”李新杰说。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逐渐增多的平台效果叠加,让古老戏曲更鲜活地绽放在今天的舞台上,逐渐形成古老戏曲日渐兴盛的新格局。
7月2日晚,“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现场出现不少稚嫩的小戏迷身影。11岁的卢静雨和5岁的卢光耀跟着妈妈崔艳艳来给参加比赛的爸爸加油。两个孩子的父亲卢晓龙是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青年演员,当晚他演出《铡美案》选段,卢光耀在台下也轻声唱了起来。
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传统戏曲,对此,不少专业院团演员深有感触。
“剧场演出时我发现了很多90后和00后的观众,感觉很开心,也很欣慰,因为看到戏曲又活起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青年演员张警月说,每场演出后,她都会上网看观众留言并进行回复,跟网友互动。年轻观众数量的增加,是激发青年戏曲演员传承戏曲文化的一大动力。
戏曲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虽然开了好头,对于传承者而言,创作创新仍需换位思考,研究年轻观众的欣赏需求。张警月也曾多次和年轻演员讨论,要如何拓展戏曲市场,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让戏曲走进更多年轻观众心里。“这是我们年轻的戏曲传承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张警月说。
我省戏曲文化悠久而深厚,诸多青年演员在河北“北方戏窝子”肥沃的土壤中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展现着越来越精湛的舞台风采。戏曲舞台上的青春力量正推动河北的戏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古老戏曲焕发新活力。据《河北新闻联播》、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