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者郝士超 大武生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3-08-14 11:02:12

8岁学艺,38岁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不少人看来,幸运之神格外眷顾青年武生郝士超,殊不知他几次差点离开戏曲舞台,十几岁时因嗓子变声,郝士超离开舞台3年去做武替,拍戏时,右脚跟腱断裂,医生都劝他改行。三十年磨一剑,苦尽甘来,他终于为河北省摘下第34朵“梅花”。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郝士超这几十年戏曲生涯坚守付出最好的褒奖。



坚守梨园30年 努力终成“角儿”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选活动中,来自石家庄的郝士超获得梅花大奖。这是河北省自2015年第27届梅花奖获奖以来,时隔7年再度荣获该奖。8岁学艺,从“跑龙套”到成功摘“梅”,郝士超整整走了30年。郝士超主攻武生,但戏路宽绰,文武兼备,扮相英武,嗓音明亮,长靠、箭衣、短打兼擅。他在此次梅花奖终评中演出《郝士超折子戏专场》,包括昆曲《林冲夜奔》、河北梆子《野猪林·白虎堂》《瓦桥关·血战瓦桥》三出剧目。这三出折子戏涵盖了戏曲“唱念做打”全方位的技术技巧,而且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于一体。昆曲的载歌载舞、梆子腔的慷慨激昂、大段的贯口念白还有高难度的绝活,这些都能充分展示出一名武生的基本功。

“这三折戏表演下来比唱一台大戏还累,包含了自己从艺30年来的所学技艺。”戏曲界有句俗语叫“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林冲夜奔》是独角戏,演员需要一个人完成将近30分钟的表演,从头到尾边做边唱,既要动作漂亮,又要唱出英雄末路的悲壮,非常考验演员的综合素质。“《林冲夜奔》这出戏,一个人在舞台上要表演,没有布景,没有舞美,没有配演,还要满宫满调,又唱又舞,这对演员的精力、耐力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但凡有一丁点松懈都会被观众看在眼里。“回想起终评当晚的演出,郝士超依旧历历在目。业内专家评价郝士超,在完成大量高难度武功技巧的同时,依旧能气不喘、神不散地倾情演唱,从河北梆子唱腔到昆曲唱腔,唱出了人物的刚毅性格、人物激烈的内心世界。



情系《宝莲灯》 学戏的路上一波三折


郝士超出生在河北省正定县,他很小的时候就爱看戏,五六岁时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节目,就搬个小板凳端坐屏前,全神贯注。他的舅舅、河北梆子花脸演员李玉敏常带着他下乡演出,后台成了他玩耍的一片天地。有时候,舅舅在台上表演,他在台下看得入迷,虽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看起戏来却能两个多小时也不动地方。在家他还模仿动画片和戏曲中的英雄人物,手舞足蹈,自己表演。舅舅看到了郝士超对戏曲的喜爱,认为唱戏也是一条出路,开始教他压腿、下腰、踢腿等一些基本功,郝士超每次都学得认真,做得像模像样,并且不怕苦不怕累,这股坚韧劲儿也坚定了舅舅和父母让他走专业戏曲之路的想法。

  8岁时,郝士超磕头拜师河北梆子武生名家张振荣,正式学艺。9岁考入河北省艺校学河北梆子,除了文化课,天天下腰、踢腿、抻筋、拿顶、翻跟头,又苦又累又疼,他边练边哭。老师认为他吃不了苦,跟他的舅舅说要是孩子怕吃苦,就放弃吧。郝士超至今清晰地记得,有天晚上,舅舅跟他有一次深刻的对话,跟他商量要是怕苦老哭就不练了,再选择别的行业。这时候,郝士超委屈和自责涌上心头,眼泪不住地在眼里打转。他坚定地跟舅舅说,“我继续练。”“当时心里边儿就想的一件事,我不能哭了,不能这么不争气,下定决心以后再苦再累我一定要坚持。从此,郝士超再也没叫过一个苦,喊过一个累。

15岁那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郝士超工作没着落,此时,他接到了河北梆子剧院青年团副团长的电话,请他救场演出《宝莲灯》。15岁的郝士超饰演15岁的沉香,一炮打响,他正式入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宝莲灯》里扮演沉香的武生演员需要全方位展现唱、念、做、打、舞,还需要以‘拧旋子’的形式表现沉香跨越山谷的艰辛,旋子拧得数量越多说明演员功底越好。”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郝士超依然记得很清楚,“那时我年纪还比较小,达不到演出的要求,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我每天在练完基本功之后还要练习‘拧旋子’,第一天要求是70个,第二天是100个,等到第三天就将近120个……练到最后,双腿都迈不动步,当时差点就想放弃了。”心底的那份热爱和不服输劲儿让郝士超坚持了下来,也正是沉香这个角色让他在戏曲的道路上坚持走到了现在。

18岁那年,郝士超嗓子变声不出音,没法唱戏的他遇到迷茫,一度南下开始了武打替身的生涯。“舞台上的表演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在影视剧中做武替跟在舞台上完全不一样,没有技巧性可言。那时候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事儿,还有摔骨折的时候。冬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下着雪,水泥地上结了冰碴儿子,作为武替,我要在上面实打实地摔。有时候为了表现一些战争场面,需要从三层楼高的地方摔下来,由于多年的戏曲功夫在身,我是为数不多的敢做这个动作的武替。”三年的武替生涯,让郝士超尝遍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今,郝士超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已变成了他人生的财富,“经历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塑造的人物更为深刻,对于戏曲表演也有一定的帮助”。

郝士超重新回到戏曲舞台,同样因为为河北梆子《宝莲灯》的又一次救场演出。重拾“沉香”这一角色,郝士超的嗓子竟然成功变声,比之前更高更亮。这一次的回归,让郝士超对戏曲舞台也更为珍惜,“8岁学戏,练了十几年,我觉得戏就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跟吃饭睡觉是一样重要。”从此,他再也没离开过戏曲舞台。



当武生,就要百倍付出


都说武生是戏曲里最苦的行当,跌打损伤是家常便饭,30岁生日当天,郝士超在排练时跟腱断了,去医院医生对他说,你改行吧,30岁的人70岁的骨头,你再这么练有残废的可能,但是他没有因此放弃。在2020年首届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彩排的时候,郝士超被道具斧子砸中缝了12针,但是他坚持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第一名。

“我的折子戏第一场汇报演出,是在发着低烧的情况下演完的。《林冲夜奔》是30分钟的独角戏,演完到后台我马上要脱掉衣服,换上《野猪林·白虎堂》的服装,这当中只有6、7分钟的时间。”郝士超介绍,当时在后台,自己的戏服被汗水湿透,一边快速换装,一边靠喝藿香正气水缓解闷热。很多人觉得学戏曲很苦,练武生这一行就更苦了。“要我说,苦是苦,但我是苦中作乐,乐在其中。”郝士超说。

“从小我就有一个英雄梦,羡慕舞台上这些英雄人物,希望自己也能扮演这些人物。”郝士超说。从沉香到赵云、林冲、钟馗、杨六郎等,郝士超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他说,如今,他的“英雄梦”已经有了新的更高追求。“武生这个行当跟别的不一样,必须每天练,台下不拉戏就不可能在台上那么稳,就不可能那么顺,只有台下一遍遍的把它弄熟了才能在台上顺,这就跟运动员一样,没有训练就不可能直接上场比赛拿成绩。我还有个毛病,很多时候脑子里琢磨的都是戏,有时候突然来了灵感,不管是在走路还是在哪,也不管人多人少,我就要做动作或者是唱出来,所以很多人都说我有‘毛病’。但是我认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戏曲和角色里,你才能演好戏,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一出戏的完美呈现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戏曲是国粹,是文化遗产,国人物质生活好了的同时也需要用文化滋养精神,这样的民族才有精气神。“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不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和挫折,就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这话特别适合武生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真功夫,上台只能是丢人现眼,只有耐得住寂寞、吃得了练功的苦,才能在舞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37岁再拜师,要为“北方戏窝子”添砖加瓦


郝士超多年的戏曲生涯中,师承过张振荣、李金鹏、孟繁英、杨少春、马玉璋、徐小刚、董志华、江长春、董和平、徐宝忠、刘立伟等名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精湛的技艺;2022年又被河北梆子名家吴桂云收入门下。一个武生演员为什么要拜一个老生名家为师?其实,早在2018年,吴桂云便与郝士超搭档演出河北梆子经典剧目《钟馗》,在剧中共同饰演钟馗,郝士超主要负责钟馗的武戏部分,“我从吴桂云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唱功上,我原本偏重于武戏,但是吴老师告诉我说如果未来想做一个好演员,真正达到文武并重的状态,文戏是一定要补上来的。”“在这次《瓦桥关》的创排过程中,师父也看了彩排,看了演出,给了我很多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我觉得非常受益。”

在此次冲击梅花奖的过程中,吴桂云对徒弟郝士超信心十足。在准备终评的过程中,郝士超压力过大,吴桂云一直帮助他做心态调整,在终评演出之前,吴桂云告诉徒弟“稳住心,沉住气,把心态摆平你就赢了”。不出所料,郝士超以票数最高一举夺“梅”。“郝士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这次冲刺梅花奖,确实很不容易。我是拿过梅花奖的,有深刻的感受,没有脱四层皮的精神,不好得到这个戏剧最高荣誉。希望士超荣获了梅花奖之后,戒骄戒躁,守正创新,能够为我们河北梆子做出新的贡献。”

回望三十年从艺路,郝士超说很幸运自己选择了河北梆子,并坚持下来,“河北梆子是我在舞台上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喜怒哀乐的源泉”。

“把戏唱好永远是第一位的,观众的认可是对演员最大的褒奖。”郝士超说,“观众对我有了更多期待,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接下来,我将对所演剧目进行逐一打磨,包括每一个小腔、动作等。”不久前郝士超入选2023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他更感责任重大。“《宝莲灯》自1960年首演,演到现在,我们已经是第三代沉香了。”郝士超对沉香这个角色的喜爱不言而喻,但是喜爱之外还有着一丝担忧,“沉香是由武生担任的,但现在除了我和师妹于静,再下一代的沉香目前还没有。”在郝士超看来,河北梆子武生行当的人才稀缺。如今,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和保定艺术学校已经着手进行武生人才培养。“武生这个行当综合性很强,我希望未来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去寻找好的武生苗子,为下一代沉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郝士超说。

除此之外,郝士超还致力于戏曲传播。公园惠民演出、校园互动授课、图书馆戏曲科普……郝士超的行程满满当当,为更好地普及河北梆子,郝士超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推进河北梆子走进大众,让更多人零距离接触传统戏曲。

河北是戏曲大省,被称为“北方戏窝子”,这个称号不是凭白无故叫出来的,是一大批像郝士超这样的戏曲人支撑出来的,他们热爱河北梆子,并将这种热爱融进生活里,始终坚守在这个行业里,发光发热。“作为一个戏曲演员能拿到梅花奖这样一个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但是梅花奖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郝士超表示,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承担起更多责任,为打造河北“北方戏窝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