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0-24 16:05:39
付鹏飞
滦平县中医院
在脊柱外科领域,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治疗多种脊柱疾病的重要选择。但不同术式的技术原理与适用范围差异显著,精准匹配适应症是保障疗效的核心,以下为常见术式的具体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
该术式通过7~10mm的微小切口,借助椎间孔镜可视化操作摘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对脊柱稳定性破坏极小。其核心适应症集中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具体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的腰腿放射性疼痛,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突出椎间盘未伴随严重钙化,影像学显示神经根压迫明确;患者年龄多在20-50岁,脊柱退变程度较轻,无明显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需注意,若存在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滑脱、椎管内严重粘连或多节段退变,则不适合此术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二者均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核心区别在于PKP需在椎体内扩张球囊恢复高度后再注入骨水泥,PVP则直接注入骨水泥。适应症高度聚焦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出现腰背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或翻身;影像学检查(如MRI)证实为新鲜骨折(通常受伤时间<3周),椎体后壁完整无破损(避免骨水泥渗漏压迫神经);同时适用于部分椎体血管瘤或转移瘤患者,以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若骨折已超过3周、椎体后壁不完整,或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局部感染,则需排除。
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
该术式通过2~3cm的小切口,在显微镜放大视野下精细摘除椎间盘,兼顾微创性与操作精准度。适应症较PELD更广泛,除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包括轻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存在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导致椎管有效容积轻度狭窄,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数百米后下肢酸痛,休息后缓解),但无严重脊柱不稳;同时适用于部分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可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进行侧隐窝减压。对于多节段椎管狭窄、严重椎体滑脱或脊柱畸形患者,此术式仍非首选。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该术式通过percutaneous 通道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微创条件下实现脊柱复位与固定,主要用于脊柱不稳相关疾病。核心适应症为外伤性脊柱骨折:如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伴随椎体后壁破损或神经压迫,需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序列;也适用于轻度椎体滑脱(Ⅰ-Ⅱ度) 患者,在减压的同时通过螺钉固定增强脊柱稳定性;此外,对于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脊柱不稳、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采用此术式。若患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螺钉固定力不足)、多节段严重滑脱(需更大范围显露),则需选择开放手术。
脊柱微创手术的选择需严格遵循“因病择术”原则:单纯椎间盘突出优先PELD或MED,新鲜骨质疏松性骨折首选PVP/PKP,脊柱不稳或骨折则需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中,医生需结合患者症状、影像学检查(CT、MRI)及身体状况综合评估,避免因术式与适应症不匹配导致疗效不佳或并发症。患者就诊时也应主动提供详细病史,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微创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