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0-24 18:44:48
郭晓萍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快速打通堵塞血管、缓解胸痛症状,但并非“万事大吉”。临床数据显示,术后 1 年若护理不当,血管再狭窄风险达 5%~10%,严重时或诱发心梗。所以,出院后科学护理是巩固手术效果、预防复发的关键,病友需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守护心脏健康。
先守“三大纪律”: 筑牢康复根基
支架术后护理核心原则需严格遵守。
纪律一:遵医嘱服药,绝不擅自调整。术后用药是预防血栓、延缓血管病变的关键,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需连续服用6 - 12 个月,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若出现轻微出血症状,记录后及时就医;严重情况需立即停药并急诊就诊。此外,基础用药也需按时服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纪律二:盯紧身体信号,警惕危险征兆。支架术后若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乏力、晕厥、下肢水肿等症状,可能是血管再狭窄或心脏功能异常信号,需第一时间就医。
纪律三:坚持健康生活,重构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是冠心病元凶,术后需从饮食、运动、作息三方面调整。饮食做到“三低一高”;运动循序渐进,术后 1 - 2 周卧床休息,3 - 4 周后增加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作息规律有序,保证 7 - 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再记“八项注意”:细化护理细节
除核心纪律外,日常护理细节也不能忽视,“八项注意”可助你避开康复“坑”。
注意1:精准服药,避免漏服错服。
建议将药物按“早中晚”分类摆放,用带时间标记药盒分装或设手机闹钟提醒。如有的药物可固定在餐前30分钟服用;有的药物饭后服,可与午餐同步。若偶尔漏服,距下次服药时间不足一半,无需补服,按原计划吃下一次,忌“双倍补服”,防增加出血风险。
注意2: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激动会诱发心绞痛,愤怒、焦虑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骤增,可能导致支架供血不足。术后可听轻音乐、练太极、与家人聊天缓解压力,若持续抑郁、烦躁,可找心理医生。
注意3:戒烟限酒,杜绝“隐形伤害”。
香烟中尼古丁会收缩血管、损伤内皮、加速血栓形成;酒精会刺激心脏、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术后需彻底戒烟(含二手烟),有饮酒习惯者需严格限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25克(约啤酒750毫升或红酒250毫升),女性<15克,最好“滴酒不沾”。
注意4:保暖防感冒,避免感染诱发风险
术后患者免疫力较低,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衰。季节交替时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若出现咳嗽、发烧,需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拖延病情。
注意5:排便勿用力,防“腹压升高”。
便秘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升高,引发血压骤升、心率加快,可能诱发心梗。术后应多吃高纤维食物,每天喝1500 - 2000毫升温水,便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乳果糖、开塞露等通便药,勿强行用力。
注意6:定期复查,勿“掉以轻心”。
复查是监测康复、发现问题的关键,需按以下时间节点复查:术后1 个月,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血脂,评估药物副作用;术后 3 - 6 个月,加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必要时做冠脉造影,查支架通畅情况;术后 1 年,全面复查,医生依结果调整用药,判断是否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注意7:外出携带“急救包”,应对突发情况。
术后外出需随身携带“急救三件套”,即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1 - 2 分钟缓解,若 5 分钟未缓解可再含 1 片,最多含 3 片)、病历摘要(注明姓名、年龄、手术时间、支架数量、过敏史)、急救电话(医生、家人电话)。若在户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并拨打急救电话,避免独自硬扛。
注意8:避免过度劳累,学会“量力而行”。
术后康复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术后1 - 3 个月以休息为主,可做简单家务;3 - 6 个月后若复查正常,可逐渐恢复轻体力工作,避免加班、熬夜;1 年后经医生评估合格,再逐步恢复正常工作节奏,但仍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脑力劳动。
心脏支架不是“护身符”,而是 “新起点”—— 术后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心脏的长期健康。让心脏重新 “有力跳动”,回归高质量的生活。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