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
时间:2024-02-08 14:30:03
龙,是传说中的神兽、是文化中的图腾,
它跨越了历史长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龙从何处来,在历史中留下哪些烙印?
《北方快车》春节特别策划《龙年说龙》,探寻龙的“前世今生”。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是指龙生了九个儿子,但九个儿子都不是真正的龙,且其样貌各有不同。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一个算是有考证的答案。

根据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的说法,
老大·囚牛: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象。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于是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老五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和香炉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传统门狮更添一分威武。
老六名为赑屃,又名霸下,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排行老八的是负屃,似龙形,平生好文,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龙最小的儿子叫做螭吻,龙形的吞脊兽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稿件素材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河北博物院官网及“CBox央视影音”等微信公众号)
编辑:尚杰
编审:张文锋
责编: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