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诗词中国】除旧布新、纳福祈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雅琪

时间:2023-01-20 23:09:54

除旧布新、纳福祈年,跟随诗词古韵,感受千年流淌的新春年味儿。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这首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生动地呈现了当时民间百姓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在古旧的春节习俗中,燃放烟花爆竹是人们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为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火灾隐患,今天的人们已基本抛弃了这一旧俗。而“总把新桃换旧符”则承担了更为浓厚的寓意,当我们撕下旧年的春联,贴上新一年的期盼,一岁时光就在这新旧更替间悄然离去。又是一年春好处,还有更多新的希望在等待我们。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年味儿最浓的时刻,永远都是除夕夜。古往今来,华夏民族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民俗讲究守岁火除夕之夜,各家各户房间里都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则是说“冬日的氛围还恋恋不舍,春色却将在鸡鸣天亮后到来昼夜交换,除旧布新,又是一年新春到啦

迎春【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这首诗是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律转鸿钧,即指岁序更新;肩摩毂击,是写游人和车辆多得相互碰撞。放眼望去,大街小巷,车如流水马如龙行人个个喜滋滋。春天的气息,荡漾在城乡巷陌,荡漾在人们心头。诗人抓住屋内户外的热闹盛况和人们内心的无限春意,三言两语写出了传统佳节的一派新春气象。路上车马喧哗,十分拥挤,行人熙来攘往,笑语盈盈何须专门赶着去往东郊赏春呢,新春就在家家户户的喜悦里

除夜  【宋】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春节是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随之也伴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年俗:扫房子、拜祖先、吃团年饭……,如果回到去过年还会发现,当时的人们在除夜守岁聚饮时有饮椒柏酒的习俗。诗中所谓“守岁筳开听颂椒”既是对这一习俗的记录“椒”是一种香草,“柏”是长青树,除夕夜饮椒柏酒不仅能为节日助兴,更具有延年益寿美好寓意。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正所谓“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今年过年不回家了”短短8个字,包裹着隐隐的遗憾、沉重的抱歉不回家的人,要如何过年?何以为年?何处是家?所以我们要致敬每一过年期间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的朋友,此刻无论身在何方,都请你相信,你心中有家,我们心中有你,彼此牵挂,就是最好的团圆。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有雪的春节好像更有年味儿。晶莹的白雪映衬着鲜艳的红灯笼、红对联,让本就欢乐的节日气氛更添几分热烈古时文人墨客对题写桃符有着浓厚的热情,桃符上的吉言,不仅扮演着驱鬼避邪、保家护宅的角色,更成为展现文人才华禀赋与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如今,红对联代替了桃符,电灯取代了烛火,可不变的是过年的热闹温情,依旧绵密悠长,动人心魄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是靠夜观星象来授时“斗柄回寅”为岁首,当此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又一个新的轮回由此开启。所以诗人孟浩然才在诗里写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来表示年节的更替。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人们卸下一年的辛劳,欢聚一堂,言笑晏晏,迎来送往,祈望着来年的丰收,祝颂着明天的美好,多少深切的愿望尽在其中了。

凤城新年词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每到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孩子穿新衣戴新帽,追着长者亲友收红包然而古时“忙年”,女性真正的主角。通常情况下,过年的准备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从这天起直到除夕,俗称忙年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的主妇们就需要分外的忙碌,飞针走线为家人赶制新衣,巧思尽显,将自己打扮修饰。如今虽然无需主妇们再亲手缝制,但是一家老小过年的新衣服,也总是由她们早早的制备妥当,只等着新年来临时给全家人送上新惊喜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是春节最隆重、最热烈也是最繁琐的一项礼仪活动。早先人们拜年讲究晚辈带礼品去到亲朋好友家中,给长辈叩头,说几句吉祥话。长辈接受礼品,回赠压岁钱,也回送几句祝福语,拜年礼仪即告完成。但宋时文人有了新发明,开始通过“飞帖”拜年,也就是把有美好祝福的拜帖,派仆人送给亲朋好友代为拜年,名曰“投谒”。这也许就是今天短信或微信拜年的由来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二月,漫山遍野的青草已悄然萌芽,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这是春天里让人最觉惬意的一幕,草木萌动、万物可爱,新年过后,这些生机勃勃、趣味盎然的画面,就不远了。

除夜 【宋】陆游

守岁全家夜不眠,杯盘狼藉向灯前。

相看更觉光阴速,笑语逡巡即隔年。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很少见的寓意吉祥的菜品,共享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传递着家的味道。这味道,是长幼有序互敬互爱、圆满和睦的味道也是一家人促膝围坐、细数过往不胜唏嘘的味道。彻夜不眠,杯盘狼藉,既是守岁,又是享受天伦之乐。说笑之间但觉时光短暂,刚才的欢笑眨眼之间便成已经流逝的去年。

除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大团圆情节已深深地植根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每逢佳节,合家团聚,自然也就成了他乡游子的执念。由此可以想见,除夕夜,独宿异乡客栈的诗人,内心该是何等的寂寞凄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之情,弥漫四溢,天亮了,鬓边白发仿佛也在叹息……。反观如今的城市多少人是因为各种需要,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一句“过年好”,满满的诚挚祝福,愿你能接收得到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为了记载吉祥如意的新春佳节,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留下了不少诗作。唐太宗李世民的这首《守岁》即为其中一首它描绘的是盛唐时期宫中过年的场景。迎春的梅花和飞雪红装素裹,点燃的红烛花团锦簇君臣欢聚宴饮,歌舞通宵达旦,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从古至今,这份除旧迎新的热闹与喜庆,穿越千年,依旧不变。

喜入新年自咏  【唐】白居易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

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

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

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写下此诗的白居易,已年过七旬。回望自己的一生,诗人自觉非常幸运,历经五朝,官居高位,也算人生值得今天的我们,每到年终岁尾,也总不免要回顾与展望回顾过去,或曾心酸苦楚,或曾春风得意;展望未来,纵使荆棘密布,也必勇毅前行!新的一年,全新开启,面对未知,重新出发,我们将全力以赴去成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希望我们年老时回望,能有不负此生的自豪。

除夜 【明】文征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除夕夜就应该是阖家团圆,放下一切工作的日子。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未必然,文征明的这首《除夜》,就记录了自己挑灯夜战,埋头苦读,勤勉自修的场景莫笑书生,过年也学诗有道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除夕夜以这样独特的方式过年,对诗人来讲就是莫大的幸福!长路浩浩荡荡,万物尽可期待。朝暮与岁月并往,愿我们一同行至天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