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电时评
责编:宋海鸥
时间:2022-02-16 21:50:04
以元宵节为契机,河北卫视特别节目《元宵喜相逢——<中华好诗词>走进正定荣国府》融合正定古城文旅资源与多元诗词文化,带观众体验了一场独具韵味的元宵诗会。
作者:方圆
上元佳节,一对虎头虎脑的兄妹跑上正定荣国府外的宁荣街。街上喜庆热闹,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连亮相,府内华灯初上,一场特别的元宵夜正在上演。
2月15日,虎年元宵节当晚,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再次来到正定古城,推出元宵节特别节目《元宵喜相逢——
特别节目邀请《中华好诗词》8个赛季的特色选手,及郦波、杨雨、喻恩泰、金玉婷等嘉宾,相聚正定荣国府,化身古代诗词大家与“红楼梦中人”,以诗词为媒,欢乐闹元宵。
古乐演奏、戏曲演唱、名诗吟诵、古诗新唱,融合《中华好诗词》经典游戏,《元宵喜相逢》焕新经典IP,在融合创新表达下带观众“穿越”回古代,沉浸感受元宵佳节的文化魅力。
喜庆又惊险的三角村高跷、气势磅礴的常山战鼓、边舞边变化的跑竹马……在拥有14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古城,《元宵喜相逢》于热闹街景与非遗巡演中,铺开了颇具古风古韵的元宵夜之景。
古城遇见好诗词,在元宵节别有一番韵味。
正定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河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恰同学少年”总决赛时,节目就曾来到正定长乐门下。此次《元宵喜相逢》再次走进正定荣国府,在古今交融中比诗词歌赋、猜谜斗诗,与观众品浓郁文化韵味,共度元宵佳节。
古城美景和地方特色文化展演之外,红楼故事的融合呈现也是特别节目的亮点。《红楼梦》中贾府三次过元宵皆在荣国府,以此为引,《元宵喜相逢》将舞台搬到了87版《红楼梦》拍摄地——正定荣国府,既点题元宵,又将诗词、元宵与红楼故事有机融合。其中,87版《红楼梦》经典插曲的演奏和《红楼梦》经典人物扮演秀,在梦回红楼的联动中牵动着大众的集体记忆。
和总决赛紧张竞赛的氛围不同,《元宵喜相逢》更突出“闹”元宵的节日氛围。由此,选手和嘉宾分为“吉祥队”和“如意队”两组,比拼才艺和诗词水平。
节目还把《中华好诗词》的经典游戏搬到了荣国府,“不可言传”如同猜灯谜,“飞花令”对诗接词,嘉宾和选手们大开脑洞,以“表演+游戏”比拼的模式创新呈现诗词之美,在欢声笑语中传递闹元宵之乐。
基于正定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特别节目借助节日气氛和诗词舞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让观众在诗词之外有所得。节目中,郦波讲述了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千年往事,以正定这座古城曾发生的取义成仁之事,道出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短剧《墙头马上》通过风趣的表演、幽默的台词和现代歌曲的穿插解构了原著作,关注正定蕴含的元曲文化,带观众体验了一场别样的文化之旅。
《中华好诗词》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活跃度颇高的诗词文化类节目之一。节目历经八季,从电视延伸到网络,从国内传播到海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特别节目《元宵喜相逢》在挖掘《中华好诗词》经典IP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领略诗词内涵的同时,强化沉浸式体验,为观众营造了新的观感和体验。
节目中,观众可以跟随李白、杜甫、李清照、白朴等诗词大家品读诗词意蕴,与《红楼梦》主要人物在荣国府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中感悟传统魅力。嘉宾们不仅通过不同朝代代表诗人之口描述了唐宋等时期元宵节的习俗和热闹之景,也再现了《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场面,如“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湘云醉酒”“妙玉奉茶”“元妃省亲”等,在汉服、戏曲等文化展演中掀起一股“新国潮”。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元宵的诗词,元宵诗词名篇《正月十五夜》《生查子•元夕》《青玉案•元夕》等朗诵借由诗词作者之口传达出别样情愫,颇具代入感。
以诗词贯穿始终,特别节目用多种形式创新性呈现诗词之美。其中两组古诗新唱别出心裁,在流行曲风中演绎出古典诗词的新韵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歌曲《知否知否》改编自李清照代表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曲中有时光变迁、青春易逝的感叹,在“李清照”(杨雨饰演)与“卓文君”(张杨果而饰演)共同演唱下,呈现出词中柔情悠长的浪漫情怀和李清照婉约的风格特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郦波饰演)和“杜甫”(喻恩泰饰演)合作演唱李白诗作《侠客行》,一人执剑、一人执扇,将古诗吟唱融入现代摇滚歌曲里,既唱出了“诗仙”胸中的侠义豪情,也唱出了铁骨铮铮的刚正之气。
元宵节前,节目共释放41支短视频进行预热,引发众多关注。先导片“元宵佳节 遇见正定”总播放量1340万,微博话题#元宵喜相逢#阅读量达5.3亿。节目播出当晚在十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百度直播上榜今日热搜,B站移动端首页推荐,观看人次超过200万,观众也积极评论互动,“这才是有中国文化味道的元宵会”“一不小心打开了河北卫视,一家人本来都在看手机,慢慢都抬头看电视了”“一个半点这么快结束了,不过瘾!”
让诗词与文化、佳节相会,河北卫视《元宵喜相逢》以创新形式、趣味表达传播、传承诗词文化。节目融合地域特色找到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带大众沉浸式体验了一个充满诗意文气的元宵佳节,实现了多元传统文化的喜相逢、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