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孔德琳
时间:2024-12-06 17:30
封娟,女,1976年生,她的家庭和一般人的家庭不同,既有一个“小家”,家庭和睦,邻里融洽;更有一个“大家”,倾情尽力,捧心奉献。提起封娟的两个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深受街坊、同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筑“小家”,努力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作为女儿,她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她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孝女;作为妻子,她与丈夫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作为母亲,她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其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她们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封娟一家积极帮助、团结邻里,不管谁家有困难,她们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封娟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她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封娟的小家
为“大家”,倾情尽力做一个“好老师,好妈妈”。2010年4月,她来到儿童福利院走上护理员的岗位,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与福利院的孩子们已经朝夕相处了十多个年头,她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用恒久的耐心,用淳朴的母爱守护着这些孩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崇德向善、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封娟的“大家”
小书琪回家
王书琪来到福利院时,小书琪胆小怕黑,在宿舍整夜整夜不敢合眼睡觉。值班时,封娟就把自己的被子抱到小书琪一米五的小床上,和她挤着睡。不值班,封娟就把小书琪带回家,让她和女儿一起睡。在封娟的悉心照顾下,小书琪一天天长大,也越来越懂事。同事们都知道小书琪管封娟叫妈妈。有时,他们故意打趣,指着封娟问小书琪:“这是谁?”王书琪的回答总是很干脆:“妈妈,这是我妈妈。”现在小书琪也已经上中专了,学习的还是幼师专业,放假的时候总是愿意到封娟妈妈家,和妈妈聊聊学习和心里的事,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是有一个孩子也许永远也不能叫妈妈,却同样被封娟当成自己的孩子,他就是党铛。党铛是个脑瘫儿,是2012年封娟从羊圈里抱回来的。当时他大概两周左右,瘦的皮包骨。除了眼睛能动,脖子、四肢都是软的。看到这个孩子,封娟的心都碎了。她不知道天下竟有这样狠心的父母,把孩子养成这个样子扔掉。她查资料、请教人,给党铛喂奶粉、搭配营养餐,擦屎端尿,费尽心血。经过一年多的调养,党铛体格明显改善,变白也变胖了。可是2012年一次体检时,县医院的大夫告诉封娟,这种重度脑瘫儿学会站立走路的概率几乎为零。封娟不相信,党铛会一辈子躺在床上。她阅读相关书籍,找到高护毕业的同学,一有空就去学习脑瘫儿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肉按摩,肢体平衡,封娟坚持着。党铛手能抓握了!党铛能站起来了!党铛能扶着康复栏杆挪步了!党铛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更加坚定了封娟的信心。2013年9月8日,她正陪党铛扶着栏杆练习,期间接了一个电话,挂了电话,发现党铛竟然放开栏杆,向前挪动了三四步。“党铛会走了!”封娟激动地跳了起来,边笑边流泪,大声向同事报告着喜讯。封娟以爱心和坚持创造了一个奇迹。
经封娟带大的孩子有的已经上了小学、初中、中专,但这些孩子总离不开这位慈祥的“老师妈妈”。每逢教师节、母亲节,她都会收到孩子们亲手精心制作的礼物。她深深地感到,孤残儿童不能没有她,她也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孩子,她的生命已经与这些孩子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与这个“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封娟一家始终秉持家国情怀,崇尚孝道,无私奉献,真心待人,睦邻友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最美家庭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