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孔德琳
时间:2024-12-04 15:24
以身许国,身残志坚。齐蕴光的父亲齐长生是一名特等残疾军人,1979年因军事施工爆破意外双目失明,切除了一个半肺。年仅23岁的齐长生不甘命运,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熟练掌握了盲文、中医基础知识和推拿按摩技术,以理论手法双优的成绩顺利从盲人学校毕业。二十多年间,他收到无数的锦旗和感谢信,成了服务上万人的特殊军医。他以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年轻战士们的榜样。
相濡以沫,相伴终生。1981年,一个名叫张桂霞的女青年听说齐长生的事迹后,带着“嫁给军人光荣”的理想,毅然决然的与他组建了家庭,并暗下决心用一生去照料这位她心目中的英雄。在婚后四十多年里,她用柔弱的双肩顽强的挑起了这个特殊家庭的重担,撑起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半边天”。勤劳、善良、孝顺的她,赢得的社会的普遍称赞。他们的爱情佳话先后刊登在《战友报》和《工程兵报》上,激励了那个年代的青年。
崇学向善,爱岗敬业。给齐长生读书读报是张桂霞家庭生活的每日功课,这个习惯她一坚持就是一辈子,好学乐学的氛围也悄然影响着子女们。他们常常教导孩子,“生活上要朴素,但精神世界要丰富,要在工作岗位上多奉献,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一双儿女和他们的爱人先后都攻读了博士学位,这个大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博士之家”。在部队工作期间,齐蕴光2次荣立三等功,在教师的岗位上获得了全军信息化教学一等奖。转业后,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再次荣立了三等功。老两口就是子女们奋进工作的大后方,在他们身后默默地付出着。脱贫攻坚时期,这个大家庭有3人在张承保地区投身到一线扶贫工作中去。疫情期间,他们又主动做起子女思想,“把孩子交给我们,你们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这个时候谁也不能当逃兵”!在两位老人的鼓励下,3个在医疗岗位工作的子女全都主动请缨投入抗疫工作中。在老人们眼里,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抗疫最美社区志愿者……这些沉甸甸的证书就是子女们对他们最好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