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乾
时间:2025-06-27 16:3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白求恩大夫支持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1938年6月,白求恩抵达晋察冀边区担任卫生顾问。鲜为人知的是,白求恩在战地行医的艰苦条件下,还撰写了《战伤治疗技术》一书。
今年的6月24日上午,“鲜为人知”的白求恩遗著《战伤治疗技术》的全套版本,首次汇集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田燕潭女士捐赠的三版遗著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夏建军,亲手接过了田燕潭女士捐赠的全套三个版本的白求恩遗著《战伤治疗技术》。
田燕潭女士的外公,是当年与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共同行医的亲密战友,总后勤部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顾问王道建。
田燕潭女士回忆说,外公在世的时候,经常给她讲和白求恩一起工作学习时的故事。能够将外公珍藏的这些文物捐赠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这也是外公生前的心愿。
1939年10月24日,王道建(中)在河北孙家庄小庙与白求恩一起救治伤员。
夏建军告诉记者,这本《战伤治疗技术》共有三版,1944年延安韬奋图书(店)印刷出版的是第一版,1949 年东北书店出版了第二版,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书店于1951年重新发行了再版书籍。这三版《战伤治疗技术》凝聚了白求恩大夫战地救治技术理论的精华,在他牺牲后,这些书籍为我军在当时的环境中培养大批战地医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田燕潭女士介绍说,《战伤治疗技术》还是我军军医系列培训教材《野战外科学》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王道建先生先后担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所、二所所长。当时,市面上的野战医疗书籍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急需完善。总后勤部卫生部就给了他一个任务,帮助医学专家吴公良编写野战外科的培训教材《野战外科学》。这本书里大部分内容就是脱胎于白求恩遗著《战伤治疗技术》。
直到今天,白求恩的战伤治疗理念仍然影响着我国军医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战救医疗系野战外科教研室主任彭松告诉记者:“吴公良、王道建教授汲取白求恩战伤救治经验,编写了《野战外科学》。如今,我们顺着他的理论框架,编撰了适合战场救治专业需求的《野战外科学》教材,这正是对白求恩救治体系与不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即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保定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国内研究白求恩的众多权威机构,此前均没有收集到全套三个版本的白求恩《战伤治疗技术》。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院报刊与新媒体传播委员会会长隋芳激动地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白求恩三版遗作的汇聚,不仅填补了白求恩研究史料的空白,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
田燕潭女士与隋芳会长交流
本次亮相的全套版本白求恩遗著《战伤治疗技术》将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纪念馆常年免费展出。
白求恩纪念馆馆长闫玉凯告诉记者,如今正在建设新的白求恩纪念馆,这些珍贵的史料文物,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政委杨亚强表示:“我们将赓续传承白求恩精神,沿着当年白求恩走过的道路,坚持每年开展义诊帮扶活动,让跨越时空的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医疗实践中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