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119——灾害发生时如何紧急避险?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丽芳

时间:2025-05-24 19:07

 

洪涝、暴雨、地震、火灾……这些灾害,看似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很少成为我们主动谈及的话题。然而,现实的残酷教训不断提醒我们:灾害,其实近在咫尺。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凶猛的雨水迅速倒灌进地铁5号线,瞬间淹没车厢,百余名乘客被困,生死悬于一线;2022 年 8月13日,四川彭州龙门山镇龙漕沟,毫无预兆的突发山洪,让在网红河道沿线戏水的游客猝不及防

5月12日,我们迎来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的当下,未雨绸缪、科学应对至关重要。今天的《听见・119》,就带大家一起学习紧急避险知识。

一、暴雨雷击应对指南

雷雨天时,室内是相对安全的避风港。我们应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阻挡雷电可能带来的危险。如果身处野外遭遇雷雨,要迅速寻找低洼地带或沟渠蹲下,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这些高耸的物体极易成为雷电的“攻击目标”。一旦有人不幸遭到雷击,需立即施救,运用与触电急救相同的方法,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并迅速送往医院。

二、地震防护关键要点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知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仅有12 秒钟。在这生死攸关的瞬间,保持冷静是关键。身处平房或一楼的人员,可抓住这短暂的时间迅速逃至安全的空地;而在其他楼层,“伏而待定” 更为稳妥,利用室内的三角空间,迅速蹲下或趴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室外的安全区域是远离建筑物的开阔地;室内的避震空间,则是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的区域。同时,要重点保护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重要部位,可用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土侵入。

三、风天气应对策略

强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食物、饮用水、药品、日用品,以及蜡烛、应急灯、手电筒等应急用具,确保在强风期间生活不受影响。将阳台、窗台、屋顶的花盆、杂物等可能被强风刮落的物品,及时转移到室内,避免高空坠物伤人。对室外悬空、高空设施以及简易、临时建筑物进行加固,必要时拆除,降低被强风损毁的风险。将低洼地段、江边河边等易涝区域房屋内物资转移到高处,防止被雨水浸泡损坏。避免前往强风可能影响的区域游玩,在影响区域旅游的人员应提前返程。

四.火灾发生时该如何做

近期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这些都提醒我们时刻要注意消防安全。例如平时就要做好“三清三关”,家中要常备灭火器、防烟面具等消防器材。当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姓名及电话。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火势较小时,及时利用消防工具扑灭小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灾难无情,生命无价。全国防灾减灾日不仅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更是一次全民安全意识的唤醒行动。每一条防灾知识的掌握,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今天的《听见·119》就到这里,让我们将防灾知识融入日常,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