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丽芳
时间:2025-10-31 16:39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然而,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逃还是不逃”、“往上还是往下”的抉择,往往直接关乎生命安危。掌握科学的逃生知识,在火情来临时保持冷静判断,或许就能在绝境中开辟生机。近日,浙江嘉兴嘉善县的一户居民,就成功自救。
当时,住在6楼的谢某突然闻到浓烈烟味,他下意识打开房门查看,只见楼道内烟气弥漫,隐约能看到火光。意识到是楼下起火后,他立刻冲回屋内,喊上家人拿上湿毛巾,到阳台后迅速关上房门。一边开窗,一边拨打119报警。消防员抵达现场后,发现是4楼一住户家中厨房起火。救援人员立即兵分两路一组灭火,另一组则直奔6楼救援,最终找到谢某并将5人引至安全区域。
正是谢某“不盲目逃生”的冷静操作,为救援争取了关键时间,也让全家成功脱险。
与谢某的沉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接下来两起错误逃生方式的案例。
2024年1月16日,四川南充一高层住宅27楼突发火灾,住在31楼的邓女士一家在半小时后察觉火情后,做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打开房门,冲进浓烟,硬是从31楼冲下了楼。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全家人均进了医院。
2025年4月19日,上海市普陀区一小区一楼楼梯间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居住在5楼的两位老人试图沿楼梯逃生,据邻居描述,两位老人逃到2楼时,就已经被烧伤得很严重了,最终通过2楼窗口爬到了1楼进户门的遮雨棚上。消防员到场后及时救下两位老人,但是两人身体均被大面积烧伤。
同样面临火灾,为何结局天差地别?关键就在于是否掌握科学的逃生原则。
那么遇到火灾,到底是跑还是不跑呢?火灾现场瞬息万变,要根据现场情况和所处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判定。
当楼上发生火灾,火在上面,人在下面,火势和浓烟被楼板阻隔,逃生路线清晰且无浓烟,应尽快从疏散楼梯向下逃生,但不可乘坐电梯。
同楼层发生火灾,应用手触摸入户门金属把手,如果温度很高则表明外部已不具备疏散逃生条件;如温度正常,打开一点门缝观察外部情况,在没有烟气的情况下,可迅速通过楼梯间有序逃生,逃生过程中如遇浓烟果断返回。
在室内起火的情况下,如果着火点不在逃生必经之路上,且无有毒烟气侵袭的风险,建议向室外逃生,关上房门避免烟气扩散。如果着火点处于逃生必经之路,可转移至不受有毒烟气侵袭的房间,关紧房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有条件的情况下打湿衣物堵住门缝,降低有毒烟气对人体的伤害,为救援争取时间。
如果所在楼层下方非临近楼层发生火灾,且走廊和疏散楼梯间都充满了浓烟,这时可以考虑退守到有外窗的卫生间、房间或阳台,关紧房门固守待援,如果房间内有水可以持续用水泼门,降低温度,并封堵门缝,减少有毒烟气的侵入。
今天的《听见·119》就到这里,牢记这些逃生知识,关键时刻沉着应对,才能在火情来临时化险为夷。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能掌握逃生技能,远离火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