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丽芳
时间:2025-10-31 16:39
10月28日,国家安全部披露: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有不法分子伪造国家安全部等机关单位红头文件,以参与化学品“Sb2O7Hg2”(俗称“红汞”)交易可获利为名,精心编织骗局,诓骗群众钱财。近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相关部门破获一起“红汞骗局”案,现将骗术细节公之于众。
旧骗局披上新外衣
声称投资可获取高额“好处费”
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虚构“俄罗斯红汞”概念,编造相关原料具备极高战略和经济价值,杜撰相关原料在苏联解体后流入黑市传闻,以“稀有物品”为由实施诈骗。近年来,不法分子又给这个陈旧的骗局披上了新的外衣,声称“红汞”具备极高的“医用价值”“抗癌功效”,并声称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红汞”跨境交易获取高额“中介费”“好处费”。
假扮“将军”“书记”
伪造红头文件
为增强骗局的可信度,不法分子假扮“将军”“领导”“书记”等官方身份人员,制造可获取“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的假象。不法分子还伪造国家安全部等机关单位红头文件,杜撰“国家安全部每年都会有类似文件审批‘红汞’交易”信息,谎称采购“红汞”活动已获授权,将经济诈骗活动包装为“官方授权的大宗国际贸易”,骗取受害者信任。

意识到被骗后
部分人员复制手法行骗他人
不法分子广泛物色目标对象,以“促成交易可获取高额中介费,但需垫付部分货款”为由哄骗目标对象出资。个别人员投机心理作祟,争相充当“独家代理商”。不法分子在与受害者签订所谓“合同”时,巧立“验货费”“检验费”“担保费”等名目,多次要求缴纳预付款,而后以“交易失败”“货品不纯”等理由侵吞钱款,给受害者造成财产损失。意识到被骗后,部分人员索性成为诈骗团伙下线,复制手法行骗他人,致使骗局如病毒般扩散传播。国家安全机关已会同相关部门对不法分子依法开展刑事打击工作,斩断“红汞”诈骗链条。
新闻链接:
红水银(Red Mercury,或称红汞),传闻为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通过纯水银和氧化汞锑放置在核反应堆内辐照二十天,制造出的呈红色的廉价但辐射度极高的物料。
传说红水银每立方厘米重达二十点二公克,密度更胜于铀;只需把棒球大小的分量制成肮脏弹,就已足以造成灾难性破坏。但由于至今仍无证据证明红水银的存在,科学家对红水银到底是什么莫衷一是。有科学家质疑,如此高能量密度的辐射物,稳定性不足,难以制造炸弹。所有相关讨论都与苏联相关连,故部分专家认为是有心人士散播的谣言。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