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 学者梁勇说“元宵”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媒体发布17531101999

时间:2024-02-24 09:45:0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The Lantern Festival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走百病,这些有意思的老传统包含着什么讲究?

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学者梁勇先生,为我们趣说元宵。





元宵节的别名

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在古时候也称为“上元节”。早在汉武帝时期,这个日子已经成了隆重的节日;到了宋代,吃元宵、看花灯、走百病、会情人都成了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最早叫什么

元宵起源于宋朝,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圆滚滚、白胖胖的元宵里面,包含芝麻、豆沙、果仁、枣泥、鲜肉等各种馅料,寄托了共度良宵的美意,包含着兴旺发财的兆头。





元宵灯会源于何时

中国的元宵灯会最早要追溯到东汉时期,汉明帝为弘扬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在皇宫和寺院里点燃彩灯。有皇帝作表率,元宵放灯的习俗逐渐传到民间,慢慢流传下来。




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发源于燕赵之地。清朝康熙年间,直隶顺天府的《大兴县志》上记着这样一段历史:元宵节期间,老百姓敲太平鼓来庆祝。女人们也成群结伴地盛装出游,过石桥,逛大街,登城、摸钉求子,这就是民间的“走百病”。有谚语说了:“爬爬城,不腰疼。”活动活动筋骨,比吃补药还管用。

在张家口蔚县,人们在“走百病”时还要带上一把瓜子,两个鸭梨,一边走,一边吃,吐出来的瓜子皮就象征着“吐百病”,咬一口梨子就代表着“离百病”,要的就是一个吉祥的寓意。




元宵节为什么是古代的情人节?

在古时候,要是让女性朋友投票选出一个她们最喜爱的节日,榜上头名一定是元宵节。那个时候,不允许女人们出外自由活动,只有在正月十五才能大大方方地上街逛逛。

人们都出来赏花灯猜灯谜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的机会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或者心上人相会在良辰美景之中,灯下男男女女点燃了爱情的小火花,小伙给姑娘买朵花,姑娘给小伙送个荷包,这样的情致也被词人定格在作品之中。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谓传神之笔。辛弃疾“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描写元宵佳节中爱情故事的经典佳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微信号 : FM1003HBLYPD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