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修长城的原因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梁爽

时间:2023-01-08 08:00:00

在一些朋友的印象之中,长城这个名词好像带着一个属于汉民族的标签,实际上,这个想法纯属误会。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汉族统治者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事情只发生在汉、隋、明这三个朝代。鲜卑、女真等等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坐稳江山,跟汉民族融合交汇,生产生活的方式来了个全面转型,也学着中原人的做法修起了长城。掰着指头数一数,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北魏、北齐、北周、金代,都曾经修筑过长城,这一系列历史遗迹就分布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战斗过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以及蒙古和俄罗斯境内。

早在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就在北方修起了长城。长长一道石头城墙,人力、物力都没少花,建造这项不得了的大工程,为的到底是什么呢?

鲜卑人费心费力建长城,目的就是防御北边的游牧民族柔然。

柔然又称作蠕蠕,对于鲜卑人来说,那真是一群游荡在北方的狼。从前,鲜卑的先人曾经对柔然动过手,把他们的部落首领打得四处逃窜。后来,柔然首领在大漠之北成了气候,建立起挺大一个游牧政权,自称为可汗。再后来,柔然的骑兵没事就要去骚扰鲜卑人,在人家的北魏边境上捣点乱。对于这样的事情,北魏自然不会干看着不管,他们效仿秦汉时期农耕民族,把长城从如今的张家口赤城修到了内蒙古五原,还在长城沿线设置了镇堡,防着柔然的铁蹄。

在北魏太武帝当政的时候,一改从前只守不攻的做法,主动出击,扫荡柔然。太武帝亲自带着大军,兵分两路杀将过去,这一战,北魏收获了柔然三十万户人口,几百万头牲畜,柔然手下的跟班小弟高车部落也摆脱了旧主子,转投在北魏旗下。

烽烟过后,北魏把降服的游牧部落迁到了大漠南边几千里外的边境线,用刀枪逼着他们耕地放牧。另有一拨柔然人推到了大漠北边,一瞅见空子还是会南下袭击北魏。

北魏班师回朝,在首都平城以北,阴山以南,自西而东设置了沃野、怀朔、抚冥、武川、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这一溜城镇组成了北魏北部边疆上坚固的防御线。打开今天的地图看一看,这六个城镇中有五个座落在内蒙古,唯独一个怀荒镇在咱们河北张家口的张北县。除了位置特殊,怀荒镇的驻兵也跟其他地方不大一样,汉化的程度要大大高于别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