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梁爽
时间:2023-01-11 08:00:00
明朝那时候,打仗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火炮、雷石和火铳了,前朝修建的那些长城,在这些高科技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明代再筑长城,就得在工艺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那明朝的能工巧匠们研究出了什么结果呢?修筑长城的任务,又落到了谁身上呢?
王朝初立,朱元璋这个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总的方针是采取守势为主。他认为:让大明江山万世永固,只有在内惩治贪官,在外修筑高墙。
修筑长城成为朝廷的重点工程,朱元璋任命的总工是大将徐达,派他去构建北京北边和东边的长城。上次打了败仗,徐达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来,总想着将功补过,他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他一边养兵,一边在重点地区筑城建关,加强北部边疆的防御。
徐达有功于朱姓皇家,朱元璋曾想把自己做吴王时的府宅赐与徐达,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徐达的儿子。亲上加亲,使两家的关系更亲近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徐达是明长城建筑史上第一人,明长城修筑的工程技术和防御功能,都超过了以往各朝代修筑的长城。在建筑结构上,采用砖、石结构,用砖、石砌墙,中间填夯土或砌碎石。在西部地区,就以黄土夯墙为主,重要地段的长城,用砖、石包砌。
燕赵大地许多地段的明长城,就是徐达督造的。不过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他让徐达每年都要回去向他复命,第二年再派徐达回到长城。虽然不信任徐达,可台面上的工作,朱元璋还是做得很周全,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扬徐达,说徐达就是大明的万里长城!这个评价太高了,徐达听了不但没飘飘然,反而觉得诚惶诚恐,琢磨着皇帝这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派自己的老友、功臣加亲家来督造长城,说明加强北方防御,修建长城,对建国之初的明朝非常重要。同时也说明,这件事已经引起皇帝朱元璋的高度重视。
徐达修筑的长城,主要是山海关到北京的长城关隘。明长城自东而西修筑,徐达督造的山海关长城,从建筑技术与建筑水平来看,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长城。明长城是中国历代长城中的上乘精品之作,这与徐达在山海关开了个好头有关。
明朝初期修筑长城,并不是全线铺开的。当时元朝初败,元顺帝逃到了北方,蒙古族势力被削减。徐达的军队像捕捉草原猎物一样,四处搜寻元军的残余势力。徐达修筑长城的重点,就集中在沿线的一些关隘,在重要地段修缮了烽、堠、墩等报警系统。
洪武二年,徐达修筑了居庸关;洪武十四年,徐达又奉命修筑了山海关。在修筑山海关的时候,辽东地区已归属大明朝,并设定辽卫,后改设辽东总兵。洪武八年,又改设为定辽都使,再后来又撤销了它所属的州县,改设25卫。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将辽东大片土地置于关外,在山海关修筑了长城中最高大雄伟的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