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梁爽
时间:2023-01-11 08:00:00
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明太祖当时在山海关修筑长城的动机,提出了这样那样的疑问:辽东当时已属于大明朝,为什么要还退回近千里,在山海关修那么一座高大气派的关城?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请教历史。
自战国时期燕国修建燕长城以来,辽东就已经是长城之内了。秦汉时期,辽东更是被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到了唐代,辽东和高丽曾被纳入大唐的势力范围。高丽虽然已是附属国,但在大唐天子看来,朝鲜半岛并没被彻底征服,而辽东那片肥沃的土地,又始终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争夺不休的地方。
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曾御驾亲征高丽,结果无功而返。隋炀帝也曾御驾亲征,率兵百万去征讨,不仅没有征服高丽,反而落得元气大伤,导致隋朝内地义军四起,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朱元璋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他也想把长城修在辽东明朝实际势力范围之外,他的后代实际上真的把长城延伸到那个地方了。
但在建国之初,朱元璋的心里有顾虑,他要考虑实力和成本。这个成本不仅是建长城,还有防守长城的成本,甚至还要算上,由此引起战争的成本。考虑了很久,朱元璋发现修筑长城还是非常合算的。于是,明朝在燕山与渤海相交的险要之处,建起一座长城雄关,用来震慑北方的游牧民族,炫耀大明朝的武威,这也在告诉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你们若是胆敢来犯,也顶多到此为止了。
山海关这座关城倚山海之险,连接着沿燕山山脉延续所筑长城,,是辽东长城的第二道防线,即使辽东的第一道防线崩溃,还有这易守难攻的第二道防线。山海关到北京这一段修筑在燕山山脉上的长城,是明长城最精华的一段。这里的长城之所以建筑的这么坚固,就是因为如果进攻长城的军队,一旦突破了山海关这道防线,大明王朝的京城就危在旦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