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蓟镇长城面临的难题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梁爽

时间:2023-01-12 08:00:00

明朝弘治年间,蓟镇长城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有一年,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蒙古军闯进了抚宁县的石匣口,杀了四个巡逻的士兵,还抓走一个做活口。这事惊动了当朝天子,把总指挥唐臣、总兵官、都御史这一连串的官员都被罚了一个月的俸禄。把总指挥是个什么官衔呢?这个职位是明代长城守军的最基层,正七品下级军官军官名,因为他手下管着百数来名士兵,所以也称为百总。

另有一回,蒙古军进攻蓟州、马兰谷和小毛山,明军在这一场战乱中死了九个巡逻兵,还有两个被人活捉了去,还有十五个无辜的农民惨死在战火之中。这事可不得了了,朝廷下令将把总指挥等八人抓来问罪,又罚了分守的右参将一个月的月俸。

该抓的也抓了,该罚的也罚了,可是长城边上的军队还是越来越不像话,逃兵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按着正德十年一位官员在奏折上的说法,山海关至慕田峪这部分军队中的逃兵已经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而且,逃兵都是身体好的,跑得快的,剩下的战士不是拉家带口,就是老弱病残,逃与不逃,对军队的战斗力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到了嘉靖年里,长城沿线的战争越来越多,仗也越打越大,从前如日中天的明王朝如今只剩下挨揍的份儿,根本斗不过蒙古骑兵。打不过就躲,躲不了只能接着修筑长城防线,蓟镇长城的建设也在这段日子里发展到一个高峰,可是,长城沿线防御的被动形势却没有半点好转。

说起来,这事赖不着长城,主要是蓟镇长城的守军问题太多。当年,蓟镇长城下的兵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禁军、募兵和班军。先说这禁军,他们属于中央直接管辖的军队,作风骄横那就不必说了,惰性更是大得不行。再说募兵,因为他们来自民间,管好了确实能发挥作用,管不好就成了乌合之众。至于由各地招来参加防卫的班军,他们早在漫漫来路上把体力耗得差不多了,哪还有劲儿打仗呢?三种类型的将士各有各的麻烦,合起伙来战斗更成了难题,几股力量如何协调作战?这简直是个无人能解的问号。

前线的问题就说到这,再说那北京城里,朝堂之上,还有一大堆的无头官司。蓟镇这边但凡出点事情,皇宫大殿里就要上演一场口舌大战,这位进一言,那位说两句,说了半天谁也没个准主意,前线上带兵打仗的将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此情此景,怎一个难字了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