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梁爽
时间:2023-01-13 08:00:00
刚才提到的麻烦事,好多带兵的将领全都遇到过,名将戚继光也曾经为这事头疼。当年,他给朝廷的奏折上说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分析道——长城边上的守军胆子小,士气低。敌人不来,谁也不考虑军事上的事;敌人来了,就躲在城墙后面消极抵御。这么一来,再坚固的长城也不过是一捅就破的纸片,敌军不来骚扰,那才是怪事。说过了人的问题,再有就是钱的问题。戚继光把这事概括为“兵食两乏”。意思就是说军队人数少,兵饷也不够花。人力、财力都不给力,防守事务怎么能搞得好呢?
戚继光可不是只会提问题,不会给方案的人,他向皇帝提出来,只要给他十万兵士,他一定能训练出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打几场威风八面的战斗,然后,再把这批精兵强将分发到各地去做教导团,把这种训练方式推广开来,长城沿线军队的战斗力指定能够得到提升。对于经费紧张的问题,戚继光也拿出一个对策,那就是压缩修筑长城和购买战马的费用,用省下来的钱充实军饷;至于缺兵少将的事,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把守卫城墙的部队撤下一部分进行训练。
这字里行间能够瞧得出来,戚继光不愧为一代军事专家,他想得周到,看得深远,提出的建议合情合理,经济高效。他在长城一线还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呢?
戚继光领衔的另一件大工程就是增修、加固长城,修建空心敌楼。这是因为嘉靖年里整修过的长城还是存在个头矮,墙体薄的问题,长城上的小台子藏不住战士,存不了军火。戚继光动了脑筋,一边加固长城,一边筑起了空心敌楼,也是我们今天见到的青砖城楼。修筑工作大功告成,戚继光又在每个敌楼里安排上固定的守卫士兵,风平浪静的时候,每处配备三到五人负责巡视,战火一起,就在敌楼里备上粮草武器,守卫也增加到三五十人。
戚继光升级了长城的防御力量,又对战术进行改革,他撤了一批不称职的将领,换上了战车、骑兵、步兵三个兵种配合作战的方式,还用上了各种新式武器,其中一种就是蓟镇长城独有的长城火炮。这东西通身都是石材,体型有长有短,炮口小、炮膛大,尾巴上就是点火槽。石炮上了战场,几门或十几门一溜排开,埋在敌军骑兵的必经之路,只等着敌人的战马踩上来,那就是一场人仰马翻的好戏。
这石炮好用又实惠,因为制作材料当地就有,就来自附近山上的花岗岩,所以成本用不了几个钱。到如今,蓟镇长城沿线还留着不少跟石炮有关的地名,天津蓟县的下营镇就有个村子名叫石炮沟,北京的密云县里也有同名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