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张梦婕
时间:2025-05-03 11:18
他从西柏坡出发,历经480天,跨越9个省市,行程6700多公里,用双脚踏遍长城;他连续5年不顾风吹日晒,走访、调查、拓印北京及山西省的长城金石器物800余件,行程5万余公里,圆满完成了两个项目的拓印工作。从双脚徒步“走”长城,到用双手“拓印”长城,他如何走长城阅尽边关沧桑,又如何拓金石传承长城文脉?在人生的重要路口,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又成就了怎样传奇?《京冀先锋》今天为您讲述:李春宇,拓遍长城写传奇。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春宇,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1981年1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12月入党,2007年12月退役。他的身上有众多头衔——北京金石传拓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金石传拓高级传承师、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这位80后最骄傲的事,就是用最传统的传拓技艺为长城整理“身份证”,让古老的长城焕发新的生机。
李春宇和长城的缘分,还要从2007年夏天说起。当时,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中国横跨8个省(市、区),历时427天,完成了徒步长城的壮举。正在部队服役的李春宇看到这则消息,对长城产生了兴趣。他作了一个决定——退役之后徒步长城。
李春宇
那年我也快退伍了,自己对长城也不怎么了解,就感觉长城这么长,所以有了个想法,就是想退伍以后自己去探寻长城,更深地去了解长城。
2007年12月,李春宇从部队退役了。此后三年,他努力工作攒钱、锻炼体能、学习各种户外知识、搜集和长城有关的资料,为徒步长城做准备。2011年8月1日8点10分,李春宇从西柏坡启程,踏上了徒步长城的征程。选择这个时间,意义非同寻常。
李春宇
因为我是当兵出身嘛,退伍军人,八一这个数字对我来说等于刻到骨子里边了,军人的情结。为什么在西柏坡呢?就是有一句话叫“新中国从那里走来”。当时因为走长城也是自己一个梦想了,等于这个长城梦也是从那开始吧。再一个(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期盼,就是经常去西柏坡,因为当时当兵有的时候去那学习,就是西柏坡精神,然后还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然后提倡两个务必啊,这些革命精神一直都鼓励着我,所以就选择了新柏坡出发。
徒步长城,艰险重重。李春宇每天负重50斤,冒着严寒酷暑、跋山涉水,饥餐渴饮几乎是常态,孤单寂寞也是如影随形。天气突变时,他要和即将到来的暴雨拼速度;荒郊野岭中,他要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扎营地点。有时候赶上烈日暴晒、水壶里的水喝光了,他的嗓子干到几乎失声;还有时候,他在山上迷路,只能慢慢寻找出路。荒郊野岭,长路漫漫,疲惫时没有人给他加油鼓劲,李春宇全靠唱军歌为自己打气。
李春宇
从丹东虎山长城出发,后来就没有长城墙体了,然后就慢慢地靠着这些资料,一个村一个村地连接,走那些那个还有点遗址的小城,这样慢慢地去探寻。
有一些山险啊,你看我一个人,又没有伙伴,有时候爬到这个过山险,就挂在上面,就是也没法前进,也没法后退的时候,就挂在那上面,很危险。还有夜宿,都是基本上两三天都在山上,路过村庄的时候补给。
一边走长城、一边唱军歌,昂扬的曲调驱散了孤寂,激励着李春宇勇往直前;古老砖墙上的小字、早已模糊的牌匾,深深牵动着他的心,该用什么技术将这些历史的遗迹保存下来呢?李春宇徒步长城的路上,又会遇到怎样一桩幸事,成就新的梦想?《京冀先锋》继续为您讲述:李春宇,拓遍长城写传奇。
一路走来,李春宇发现了很多散落在长城遗迹和附近村落的古代碑刻,上面的文字和图案有些还能辨认,有些因为风吹日晒,早已模糊不清,即便拿相机拍下来,也依然看不清楚。李春宇为之感到惋惜,在徒步长城的路上,那些古文碑刻一直牵动着他的心绪。
2012年的一天,李春宇走到密云墙子路村的时候,看到有位中年人正在拓印两块匾额。他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位中年人名叫郭峰,也是一位长城爱好者。看着那两块匾额跃然纸上,联想到自己一路看到的长城碑刻,李春宇心中那挥之不去的纠结和遗憾,终于有了答案。
2012年12月23日,历经480天,跨越9个省(市、区),行程6700多公里,李春宇成功抵达甘肃阳关!回首来时路,那些徒步时的疲惫和孤苦,似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走完长城后,李春宇开始刻苦练习传拓技艺,对他来说,郭峰老师就是他传拓技艺的启蒙老师。然而,了解传拓技艺越多,李春宇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不足。2014年,他有幸认识了河南洛阳传拓技艺非遗传人裴建平老师,并跟随老师专门进修了清水传拓技艺。这次进修不仅使李春宇的拓印技艺达到专业标准,也让他了解了传拓的诸多门类及保护碑刻的重要性。再和郭峰老师出行时,对方也忍不住感慨:“以后我得给你打下手了。”
不久,李春宇遇到了他整个人生的转折点。那时,他在一家知名影视投资公司从事影视制片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然而2017年,北京市文物局和山西大学先后发来邀请,请他参与到《北京地区明长城碑刻调查与研究》和《山西长城碑刻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两个项目的长城碑拓工作中。
一时间,李春宇陷入两难:一边是发展前景好、收入稳定的事业,一边是自己追求的梦想和真心的热爱。那些个难眠的夜里,他辗转反侧,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独自徒步长城的那段难忘的时光。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很快,李春宇答应了北京市文物局和山西大学的邀请,辞去工作,背起拓印的装备,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长城的怀抱。
李春宇
周边的很多人包括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战友也好,当时知道走长城的时候,可能就觉得我是自己玩,但是后来呢,又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就不太理解了。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很纠结,毕竟已经生活稳定了嘛,你要是把这个稳定的工作辞掉的话,也会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内心当中还是更偏向长城,可能有一种使命使然吧,自己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了,不管再苦再难,也得干完。
从2018年开始,他连续5年走访调查拓印北京及山西省的长城金石器物800余件,行程5万余公里,圆满完成了两个项目的拓印工作。
拓印长城是一项野外工作。很多碑刻因为地质变化、年久失修,常常处于荒野深处或悬崖高处。李春宇通常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徒步很长时间,到了目的地,要登上七八米高的梯子去完成拓印工作。有些时候,墙体下面根本就没有放梯子地方,工作起来难度相当大。当然,工作时还得看天气,有时一场突来的大风,就能让所有准备工作前功尽弃,更不必提攀高带来的隐藏危险。
李春宇
给长城做拓印,得先去爬山。你爬上去就够累了,然后你还得在上面再登梯子,再上去再干活,这一天下来的确也是很累,有的时候下来以后上了车就睡着了。
有的时候,上去以后,支上梯子了,起风了、变天了,就没法干了,这只能说无功而返吧。经常有,也很危险,现在想的确也是后怕,当时不知道是那个劲从哪来的,当然也是对自己有自信吧,也不畏那个艰险了,就觉得我要上来,要是不给他做好这个拓片,就感觉过不去。
然而,对李春宇来说,苦中也有乐。长城上的碑刻种类繁多,有分守界碑、城工碑、诗碑、法令碑……就拿城工碑来说,上面会详细记录该段长城的施工信息,包括施工、竣工时间,长度、项目负责人以及工人等,相当于长城自己的“身份证”。在李春宇看来,每当一个碑刻拓印完成,那些盘旋在崇山峻岭或者隐没在偏僻乡野间的长城似乎就有了归属。这样的成就感让所有的辛苦和疲累瞬间一扫而空。
为了宣传长城文化,他不惜卖掉自己的房子成立工作室;这份执着而又热忱的坚守,又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那些绚烂的色彩?《京冀先锋》继续为您讲述:李春宇,拓遍长城写传奇。
李春宇说,长城是一部历史巨著,从金石文化角度了解长城就是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作为党员,他愿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李春宇
那年我也快退伍了,自己对长城也不怎么了解,就感觉长城这么长,所以有了个想法,就是想退伍以后自己去探寻长城,更深地去了解长城。作为一个党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去传播咱们中华优秀的文化,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
深耕长城金石文化多年,李春宇完成了《中国传拓技艺教程全书》《拓片题跋样式详解》两部金石传拓类著作。在北京延庆区宣传部组织下,成为“最美长城守护人”宣讲团成员,他不辞辛苦,多次奔赴社区、学校、政协进行宣讲。
为了更好地宣传长城金石文化,2021年12月,李春宇在北京市延庆区成立北京金石传拓文化艺术中心,现已成为延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拓技艺)保护单位。
依托延庆区丰富的长城资源,李春宇自筹资金建立起长城金石传拓艺术馆、延庆香屯村长城金石文化工作站、九眼楼长城金石文化实践基地,开辟了“一馆一站一基地”的长城文化宣传模式。为了宣传长城文化,他连自己的房子都卖掉了,甚至连相亲都成了老大难。家人和朋友都觉得他太傻了,但是李春宇却说,传承中国长城文化是正事,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李春宇
(家人)开始不知道,知道了也没办法,不理解,但是也的确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就是唯一能够支撑(我)一直走下来的,就是这个中国长城文化的传承吧,值得坚持。我相信这个事它是一个正事,它是一个有意义的事,哪怕再难,也得坚持。
在长城圈里面做这个金石文化的,我们是唯一啊,然后在这个金石圈做长城文化的,我们是唯一。等于就是占了这么两个资源,所以当时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做这个工作室呢?就是因为有了这两个资源呢,我觉得应该把它更好地传播出去,借助这个金石这块啊,把长城文化做一个传播。
在长城金石传拓艺术馆里,高高低低陈列着数件拓印作品和复刻的几十件各种长城碑刻等。访客们可以聚在一起交流长城历史文化,还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金石传拓技艺。除此之外,李春宇还持续组织、参加长城相关公益活动,把长城金石文化带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中小学校园,让更多的人从长城碑刻中了解长城历史。
李春宇
这个长城碑刻我给总结了几条意义:首先呢他是长城修建的实证,也就相当于他的身份证,这具体信息都在身份证上了。第二点呢就是它填补了长城史料的一些空白啊。就是古籍啊、史料啊这个记载啊,像《明实录》也有记载修长城的这个信息,但是它没有那么具体、那么细,他有的记载是这一年、什么时期、修的多长、也会罗列一些官员,但是呢,具体下边这一个段一个段的是谁修的,它没有没有这个资料,那这些资料就都在碑刻上了,填补了空白。再一个就是它为咱们后期这个长城保护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它能够给这个史料作为这个纠正,就是它可以佐证史料。
对李春宇来说,拓印长城是自己的使命。一开始卖房开办工作室,只能独自打拼;如今他的努力付出已经赢得社会的认可,就连地方、政府也给予了支持,批准了相关的非遗项目。在延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他的长城金石文化艺术馆再度升级,焕然一新。
李春宇
长城金石文化工作室一开始20平米,那是1.0版;到后来呢,慢慢地跨到这个50平米,那是2.0版;再到后来就是建成了一个长城金石文化艺术馆,那是我的3.0版,将近100平吧;在这个延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又新扩建了一个将近200平的场地,马上进入4.0版。
拓印金石传承长城文脉,不负韶华续写长城篇章。李春宇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深植于血脉的使命。为了守护长城金石文化,他毅然卖房筹资,将个人生计置之度外;面对相亲市场的现实考量,他宁可承受孤独,也不愿放弃心中炽热的理想。作为一名党员,他不仅是文化的宣讲者,更是精神的践行者。在物质至上的时代,他以行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像李春宇这样的守护者,则是文明薪火的传递者。他在浮躁中坚守纯粹,在质疑中笃定前行。或许他的选择不被世俗理解,但历史终将证明,正是这样的赤诚与坚守,才能让千年文明的血脉生生不息。李春宇的身影,早已与长城融为一体,成为新时代文化长城上一块坚韧的“金石”。
总策划:刘毅、闫华
策划:许伟光
总监制:侯亚军
编导:容熔
编辑:范岩炎
主讲:任泽林
解说:兰茳
制作:彭柳
责任编辑:范岩炎
节目播出时间:每周六上午10:30—11:00
京津冀上空文旅最强音——文旅之声
京津FM88.1 张家口FM91.0 石家庄FM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