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衣风》| 铁骨铮铮屹千年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欣新

时间:2023-11-22 09:14:08


铁骨铮铮屹千年


安全头盔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必须品,从安全性上来说,安全头盔身上有“胄”的影子。从战场上的护身符到生活中的安全保障,产生于易水河畔的“铁胄”在它的演变中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燕赵衣风》系列专题,今天推出《铮铮铁骨屹千年》。

1965年在保定易县燕下都遗址中,战国两件铁胄实物与世人相见。它们是目前仅见的先秦铁胄

保定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胄之一

这两件珍贵的文物现存于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刘可非:“它由89块铁札叶片组成,用丝绳或皮条编缀。札叶有圆角长方形、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形,表凸里凹,略有弧度。札叶四边有多个穿孔与上下左右连缀。自顶至底共七层札叶,均为上层叠压下层,前面叠压后面,合成一球形,正前方留空以露脸。

保定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胄之二

别看这两件铁胄实物锈迹斑斑,经过化学分析,它使用了当时的黑科技,块炼钢技术锻造,具有顶级防护性能,领先欧洲一千多年。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立军研究燕赵服饰文化多年,他对这两件铁胄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个里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它有帽檐儿,另外它有一个就是在鼻子上面有一个这样的一个翘起。我想这个翘起有着它防护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是我们燕赵文化形成时期。这里有这种频繁的战争,催生出来这样一种铁甲的产生。应该说我们这里的工艺应该是比较发达的。”

记者万丽采访刘立军教授

《周礼》说“燕无函”,函就是“铠甲”。燕国没有制作甲胄的工匠。为什么会没有呢?不是不需要,而是人人都会,连国君燕王哙都能自己动手做。僻处北方的燕国能够制造出铁胄对“胄”制作工艺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当时各列国中,燕国的制甲技术当时属一流。作为那个时代最珍贵的物资,也是最先进的科技,为何优先用来制作“胄”呢?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刘可非给出了答案:“古人在多年的征战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防护经验,头部的创伤往往比身体其他部门的创伤更致命,一顶铁胄往往能关系一个士兵的生死,因此在头部保护方面古人也是极尽珍贵的物料的。”

记者万丽采访河北博物院刘可非

坚硬的铁胄冰冷、沉重,却是战士生命的最重要防线,给了将士冲锋向前的勇气。两件铁胄实物的出土,证明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甲胄已经达到生产化和实战化,在此后数百年里,这种札甲胄一直顽强存在于中国军队中。这种工艺出现在燕赵大地,在刘立军教授看来,也彰显着一种精神。

战国之前胄都是由货真价实的青铜炼成。铁胄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清朝,不断演变着样式和材质,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不可替代。清末,冷热兵器逐渐过渡,甲胄也逐渐完成了漫长的历史使命,最终被制服所代替。

在变化中也有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对待生命的最大尊重和以人为本的防护意识,铁胄的制作工艺走进民间百姓生活中,蜕变为今天的头盔,成为保障我们安全的根基。


END

学术顾问:刘立军

记者:万丽

编辑:王欣新

编审:张文锋 刘新莉

复审:刘文彪

监制:万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