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场景汇|节能减排打造零碳样本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欣新

时间:2025-08-29 08:21

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近零碳建筑技术应用大赛上,“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智慧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在近零碳建筑及园区解决方案赛道中获得一等奖。

实现零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处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是实现加和减。加是增加绿电用量,抵消碳排放,减是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投运后的创新中心,不采用市政供暖和自供热。创新中心清洁冷热能源站技术负责人王银介绍,他们选用了浅层地源热泵+蓄能系统,这种方式能同时解决供热和制冷并且低碳。热泵提取自然界中的能量,效率高,且是目前比较清洁、经济的能源方式。

为确保方案可行,2022年,团队在园区3个地块上选择了3个位置打井,对地质条件、地下水温、热响应数据等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试收集。2023年创新中心开工,成为雄安新区首批采用浅层地源热泵的项目,最先施工的是地源热泵地埋井。王银提到,地源热泵地埋井安装在建筑底板下,必须一次性设置好,没有检修的可能,要结合土建对施工工序合理安排。

经过仔细计算,创新中心建筑底板下打了1130口直径25厘米的地热井,这些井间隔4米至6米,深度大于等于130米。地源热泵的运行原理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和地下水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的管路系统,采用热泵原理,以少量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冬季从地源吸收热量供暖,夏季从室内吸收热量释放到地源供冷。

王银以制冷效果举例,根据《高效空调制冷机房评价标准》,创新中心的冷源系统季节能效比在5.5-5.6之间,是能效等级的最高级,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制冷机房能效比都在3.0左右。

在用电方面,规划之初,创新中心每个房间就做好了功能定位,细化到每个房间安装多少只、多少瓦的灯。整个园区共涉及1965个品类14.6万个大小设备,全部接入园区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投运后借助“大云物移智链”并协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能将分散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集成设施全部连接起来,打造园区智能管理、能源智慧管控和全景碳监测“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园区能源与运营管理体系,比如根据室内人数自动控制温度和灯光亮度,减少碳排放。

此外,创新中心安装了大量光伏发电设备,光伏总装机量为2.15兆瓦,其中光伏屋顶2.12兆瓦,光伏发电地砖32.4千瓦。创新中心绿色低碳研究专员胡向远介绍,这些光伏设备一年发电量能达到225万千瓦时,预计能提供园区年用电量(不含充电桩用电量)的20.9%左右,用绿电抵消碳排放。

这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为雄安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样本。雄安作为未来之城,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绿色低碳技术需求迫切,创新中心的实践能为更多项目提供借鉴,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运营新范式,让未来之城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广播专栏《未来之城场景汇》即日起在河北经济广播《北方快车》节目播出


编辑:闫斯怡 王欣新 卢相钰(实习生)

责编:刘新莉

编审:刘文彪 魏亦军

监制:刘   军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