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传统技艺:舒适感背后的健康隐患需警惕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牛志辉

时间:2025-09-04 17:06

采耳,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被《净发须知》以“耳作蝉鸣似有琴,身无气脉不通风”形容其精妙,更被誉为“民间三大舒服之一”。如今,街头巷尾的采耳服务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休闲解压的新选择。然而,在追求“酥麻快感”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却不容忽视。究竟该如何正确采耳?不良作息与高压生活又是否会损害听力?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采耳

许多年轻人像大二学生李朝平一样,最初通过采耳类ASMR视频接触到采耳。这类视频通过模拟工具在耳道中的摩擦声,带来放松与愉悦感,甚至成为助眠方式。研三学生谢宗桦则因地域文化影响而对采耳产生兴趣。记者发现,年轻人尝试采耳的契机多样,或受短视频“种草”,或出于地方风俗,更多是纯粹好奇。而真正让他们“上头”的,是采耳所带来的强烈放松感。

张璐瑶在压力大或耳朵发痒时习惯采耳,她认为采耳过程中“挠痒再止痒”的步骤最令人舒坦。自2018年以来,她已体验过上百次。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韩红蕾医生指出,外耳道神经末梢丰富,受多组神经支配,适度触碰确实可能引发愉悦感,从而达到解压效果。

舒服背后,藏着健康风险

采耳过程中的工具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健康隐患。谢宗桦在首次采耳后第三天被诊断为“外耳道挖伤”,尽管采耳师声称她耳道存在炎症需清洗,医院检查却表明所谓“发炎”实为技师造成的损伤。韩红蕾提醒,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采耳时若动作过猛或工具未严格消毒,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甚至真菌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龚树生进一步解释,耳屎(耵聍)实为保护外耳道的天然屏障,能黏附灰尘、细菌,抑制微生物生长,并阻挡异物入侵。频繁采耳反而破坏这层保护膜,使耳道成为细菌温床。他建议,正常情况下不应随意掏耳,耳屎会通过咀嚼、运动等自然排出。异常情况下如瘙痒、流水、听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而非自行或采耳处理。

频繁采耳可能引发恶性循环

尽管知晓风险,仍有人难以抗拒采耳的诱惑。刘元希就因沉迷采耳后导致真菌感染,出现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韩红蕾指出,外耳道频繁发痒常属病理表现,可能是外耳道炎、湿疹或感染征兆。许多人误以为是耳垢堆积,反而通过采耳加剧问题,形成“越掏越痒”的恶性循环。

对采耳情有独钟的人群,韩红蕾建议将频率控制于每三个月一次,并务必选择正规机构或医院,确保操作人员专业、工具严格消毒。如感耳部不适,应优先就医而非采耳,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熬夜、休息不佳、压力大同样有可能导致听力的下降

不良作息与高压生活同样威胁听力健康。熬夜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压力激素上升进一步减少血液循环,免疫力下降更易引发感染。长期休息不足还会导致听觉系统疲劳和神经传导异常,造成听力下降。若察觉听力逐渐或突然减弱,应尽早就医,尤其是突发性耳聋需立即处理。

采耳虽能带来片刻放松,却需以健康方式对待。理性清洁、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守护双耳健康。

文字综合:央视网 中国青年报 央广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牛志辉 卢相钰(实习生)

责编:刘新莉

编审:刘文彪 魏亦军

监制:刘   军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