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预防听我的》:高空作业“安全带”,不是“摆设带”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刘倩

时间:2025-10-21 13:15

为进一步深化《河北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落地见效,提高全省工伤预防重点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家庭幸福,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工伤预防听我的》。

第三期:高空作业“安全带”,不是“摆设带”

在建筑工地,高空坠落是伤亡 “头号杀手”,而安全带正是抵御风险、实现工伤预防的关键装备。它由织带、卡扣、缓冲器等构成,意外发生时能通过缓冲器吸收冲击力、安全绳限制坠落距离,为作业人员筑起安全屏障,直接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是守护生命的 “最后防线”。

工伤预防的核心是 “防患于未然”,安全带的使用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不少作业人员存侥幸心理,认为短时间、低矮作业无需戴安全带,却不知风险藏于疏忽。某工地曾有工人在 3 米脚手架作业时未系安全带,坠落身亡;同一项目另一名工人 5 米作业打滑,因正确佩戴安全带仅受擦伤。这证明安全带是工伤预防的 “硬性防线”,2 米以上高空作业,规范佩戴是阻断工伤的关键第一步。

要让安全带发挥工伤预防作用,需 “正确戴”。首先,作业前检查完整性:查看织带是否破损、卡扣是否牢固、缓冲器是否正常,有问题立即更换,这是工伤预防的 “前置关卡”。其次,遵循 “高挂低用” 原则,将挂点选在高于作业位置的牢固结构上,避免挂点过低增加坠落距离。最后,作业中保持安全带有效连接,移动时采用 “交替挂点”,确保至少一个连接点不脱离,这些细节是工伤预防链条的重要环节。

工伤预防需作业人员自觉与企业监管结合。对作业人员,安全带是 “生命带”,规范佩戴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对企业,加强安全带采购、检测、培训,开展工伤预防宣传,是履行安全责任的体现。一起工伤事故会让人员受苦、家庭破碎、企业受损。只有让 “佩戴安全带” 融入高空作业,工伤预防意识深入人心,才能筑牢工地安全防线,让劳动者平安上岗、满载而归。

《工伤预防听我的》

生命没有重播键,预防才是最好的保险。每一份工伤预防,都藏着我们共同的责任与守护。

编辑:刘倩  

责编:刘颖  

编审:仝文卿 

监制:刘军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