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洋葱在线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特别策划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赵丽娟

时间:2025-04-14 18:20

2025年4月15日,我们迎来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0周年,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前,4月14日,《紫洋葱在线》直播间邀请到了石家庄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指导员张颖警官,深入探讨电信诈骗这一严峻问题,为大家揭开电信诈骗的神秘面纱,普及防范知识。

在直播伊始,张颖警官就向我们介绍到,电信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话等传播媒介,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与传统犯罪不同,电信诈骗具有非接触性,受害者与嫌疑人无需见面,甚至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这也使得其防范难度加大。

在现实生活中,电信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张颖警官分享了石家庄的一个案例:一位女性在爱人生病住院的节骨眼上,接到了冒充公检法机关的诈骗电话。由于身边无人商量,她在慌乱中被骗子说服,抵押房产,最终被骗走钱财。这一案例揭示了骗子不仅会广撒网,还会进行精准诈骗,他们会在实施诈骗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交谈,逐步了解受害者的家庭资产情况,获取更大利益。

骗子之所以屡屡得逞,关键在于他们精心编写的剧本。这些剧本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以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为例,骗子利用人们自证清白的心理,让受害者将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而实际上,公安机关从未设立过安全账户,真正的警察只会提醒民众不要转账。如果接到自称警察并要求转账的电话,一定是假警察。若无法判断对方身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拨打110咨询。

不同群体面临的电信诈骗类型各有特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免费领取皮肤类诈骗较为常见。在游戏平台中,骗子利用孩子想免费获得游戏皮肤的心理,发布虚假广告。当孩子点击后,骗子以孩子是未成年人点击链接导致网站违法为由进行威胁,一步步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转账。还有领取免费红包类诈骗,骗子以明星粉丝团抢红包返利为诱饵,先以小额返利获取孩子信任,随后逐步提高金额,直至骗取大量钱财。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电诈团伙的帮凶,构成帮信罪。一些骗子会在网络上联系孩子,以兼职赚钱为诱饵,让孩子准备两部手机和音频线,通过下载特定聊天软件进行操作,帮助境外诈骗团伙拨打电话。这不仅会让孩子面临法律风险,还可能对其学业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老年人也是易受骗群体。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情感关怀接近老人,先以免费领取礼品、听课等方式吸引老人,随后推销高价保健品。即便老人意识到产品价格虚高,但出于情感依赖,仍会心甘情愿购买。对此,张颖警官建议子女多关心老人,主动带老人购买正规保健品,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同时避免老人上当受骗。

为了有效防范电信诈骗,张颖警官给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家长要保管好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不要让孩子随意操作手机;开启支付延迟到账功能,为发现诈骗后追回资金争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相信免费的东西,不随意扫码,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将防范电信诈骗知识融入日常课程。

最后,张颖警官特别推荐大家使用“冀时反诈”小程序和“国家反诈”APP。它们能及时推送反诈资讯,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各类诈骗新手段、新趋势,提前做好防范。同时,具备预警功能,当有潜在诈骗风险时,会迅速发出提醒,就像为手机安装了“安全卫士”,为大家的财产安全加上一道“防护锁”。

电信诈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希望大家通过此次直播,能提高防骗意识,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也请大家将这些反诈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共同构筑一道坚固的反诈防线。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十周年之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维护自身和他人的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供稿:赵靖杰(实习) 陈筱雅(实习)

编辑:赵丽娟

编审:史儒静

复审:孟东光

监制: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