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洋葱在线 | 暑期安全大课堂开讲——专家详解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防护

来源:

责编:赵丽娟

时间:2025-08-05 18:54

暑假期间,中小学生上网频率显著增加,网络安全隐患随之凸显,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7月31日14:30,河北广播电视台“暑期安全大课堂”网络安全专题直播如期开播。石家庄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指导员张颖老师受邀参与,与主持人雪松老师一起围绕个人信息防护、网络社交安全、网络诈骗防范等六大核心专题,深入解析中小学生暑期上网常见风险及应对策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全面实用的防护指引。


个人信息防护专题:筑牢网络信息防护墙

中小学生在哪些网络场景中易泄露个人信息?张颖老师指出,游戏注册、社交平台账号(如“某某书”“某某音”)、在线交友是主要风险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为增加好友,可能会在资料中填写真实年龄、学校信息,为不法分子的精准搭讪提供了条件。同时,家长应注意,避免让孩子知晓支付密码。 而关于密码设置,张颖老师强调“避免用生日、姓名等易猜信息”,建议采用“数字+字母大小写+特殊符号”组合,并手写记录保存在安全位置。同时注意,切勿将密码手写后放置于手机壳内,以免增加密码被盗风险。关于公共场所Wi-Fi的使用安全问题,张颖老师提到,需注意连接时不登录银行APP、游戏账号等敏感平台;优先选择商家明确标识的Wi-Fi,避免连接“无密码、名称模糊”的网络。

网络社交安全专题:警惕线上社交隐藏陷阱

中小学生暑期使用社交软件易遭遇哪些风险?张颖老师举例:不法分子会冒充“网络好友”,以“分享游戏技巧”“提供赚钱机会”等为由靠近孩子,甚至诱导其成为“工具人”,如参与“简易IP设备搭建”“帮拨诈骗电话”。


若在网络社交中遇到言语骚扰或威胁,对于孩子,张颖老师建议应“立即截图保存记录,告知家长或老师”;而对于家长,应避免严苛指责,建立平等沟通关系,让孩子敢于倾诉。 

如何教育孩子保护社交隐私?她提出“三不原则”:不透露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等敏感信息;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不相信“主动提供福利”的网络陌生人。

网络诈骗防范专题:识破骗局“真面目”

针对中小学生可能遇到的网络诈骗问题,张颖老师以时下中小学生喜爱的游戏“蛋仔派对”等为例,详细介绍骗子两种骗局基本类型:一类是“免费皮肤领取”:骗子伪装客服,以“未成年人领取会造成损失”恐吓孩子,要求用家长手机转账“证明成年”,并嘱咐“不能告诉家长”;此外还有“游戏代练/兼职赚钱”:以“既能玩游戏又能赚钱”为诱饵,先获取信任再诱导孩子泄露信息或参与违法活动。对此,张颖老师提醒:“凡是要求‘转账、隐瞒家长、输入密码’的‘免费福利’,均为诈骗”。若孩子不慎点击可疑链接或转账,家长需立即采取三步:解绑银行卡;刷机清除病毒,防止木马植入窃取信息或贷款;保存记录并报警。

家长如何预防孩子遭遇游戏充值诈骗?张颖老师建议“不告知孩子支付密码,开启指纹或人脸识别”,减少资金被盗风险。

健康用网与内容安全专题:合理用网+辨别信息

长时间上网对孩子身心健康均有不良影响。张颖老师分析道,长此以往,孩子易沉迷、视力下降,甚至在网络中寻找“替代亲情”,疏远家长沟通。因此建议每日控制时长(如20-30分钟),同时用亲子活动替代刷手机。

关于辨别网络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她提醒,警惕“高收益”“免费领”等诱惑性内容。家长可陪同孩子筛选信息,讲解诈骗案例,加深孩子印象。


针对网络弹窗广告风险,她指出“误点可能下载涉诈APP”,建议开启“青少年模式”拦截弹窗,同时定期检查孩子手机中的陌生应用。

网络消费与支付安全专题:守护支付“安全线”

孩子心智并未成熟,在游戏充值、网络购物中易冲动消费,甚至因“同学有皮肤”产生攀比心理。张颖老师建议家长:与孩子约定消费规则,如每月限定额度,区分“需要”和“想要”;不绑定银行卡到孩子常用账号,采用“家长代付”模式;若发现孩子误点诈骗链接,需先冻结银行卡,再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检测涉诈风险。

“不要觉得孩子没钱就不会被骗,骗子可能诱导孩子用家长信息贷款,损失远超想象。”张颖老师强调,每个诈骗团伙都有“量身定制”的剧本,切勿轻敌。

家庭监管与技术支持专题:用好工具+科学监管

张颖老师提醒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沟通:“若孩子害怕指责,会隐瞒被骗事实,错失止损时机。”建议定期检查孩子手机,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检测风险。


“完全禁止孩子用手机不现实,关键是‘疏堵结合’。”对此,张颖老师指出,若发现孩子沉迷直播打赏或大额充值,想要及时追回资金,应联系平台提交未成年人证明,同时报警并提供证据,或通过12315投诉或法律途径维权。 

同时,她还特别提醒,家长需与孩子建立信任:“若孩子犯错后害怕被骂,可能隐瞒被骗事实,错失止损时机。”

其他风险应对:警惕新型网络风险

针对未成年人被利用为诈骗工具的现象,张颖老师呼吁:“不要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更不要帮陌生人‘搭建IP设备’或拨打电话。”此外,不建议孩子线下见网友。若孩子坚持,家长需全程陪同,选择公共场所并告知亲友,约定紧急暗号。同时,使用社交平台时,不要泄露学校名称、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直播最后,张颖老师强调:“网络安全的核心是家校协同——家长做好监管,孩子提高警惕,才能让暑假上网既安全又愉快。”建议未观看直播的家长查看回放,学习具体防护技巧。

此次《紫洋葱在线》视频号直播内容讲解清晰、干货满满,为家长和孩子梳理了暑期网络安全的关键防护要点,助力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且安全的暑假。


供稿:孟卓尔(实习) 

图片:王可欣(实习)

编辑:赵丽娟

编审:史儒静

复审:孟东光

监制:刘 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