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燕赵》| 古城八沟美食飘香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李芳

时间:2023-11-20 17:14:36

古城八沟美食飘香


《寻味燕赵》

平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八沟”,为古代塞北重镇,因城内有平地涌泉而闻名。平泉位于内蒙、河北、辽宁三省交界处,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美誉。平泉在清代早期称八沟,哈达即今天的赤峰,清代赤峰与平泉在沟通关内外商业贸易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塞外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平泉辽河源自然风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平泉山清水秀,四季如画。来到平泉,可以探访独具浓郁民族特色的契丹文化,品尝改刀肉、平泉羊汤、御膳糖饼、黄土梁子大豆腐、蒙古煎糕、凉糕、鹿肉蘑菇酱、蘑菇宴等众多地方风味美食。

百年老字号五魁园改刀肉

五魁园作为承德百年老字号品牌,以其特有的风味和饮食文化深受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的喜爱,成为来平泉的必选饭店之一。尤其是传承了皇家宫廷的改刀肉,更是美名远扬。

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将带肥膘猪腿肉去皮、筋,切成纤细肉丝,笋切成细丝。将肉丝下锅煸炒后,放笋丝同炒,并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白糖、味精等,反复煸炒而成。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不腻,还有耐贮存的优点。冬季装篓可存放三个月,炎热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等吃时再加热即可,其味不变。

改刀肉

文化学者、美食专栏作家、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孔润常先生做客河北旅游文化广播《快乐走天下》节目,为我们讲述了百年老字号五魁园改刀肉的来历。

后来,刘德才因年老退休出宫,流落到八沟(今平泉)这座塞外山城开了一家小餐馆,当时这个商贸重镇,行旅过往,客商云集,颇为繁华。由于他烹调技艺超群,很快吸引了八方顾客,他烹制的改刀肉更是有口皆碑。

随着生意日渐兴隆,刘德才又先后收了五个徒弟,把改刀肉和其它御膳名菜的技艺传给了他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76岁的刘德才病逝,临终前再三叮嘱五个徒弟“好好干,不要散伙。”徒弟们牢记师傅遗嘱,同心协力办好饭馆,并把饭馆起名为“五魁园”,还请当地举人任继风用隶书写了匾额。以后,师兄弟五人又各收有门徒。就这样代代相传,历尽沧桑,终于使“改刀肉”流传了下来。

美味绝伦的平泉羊汤

平泉羊汤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原来叫“八沟羊杂汤”,后来随着平泉的名声大起来,取代了“八沟羊杂汤”之名。平泉羊杂汤配以烧饼,确实是一道美味佳肴。羊汤以羊杂配以多种佐料制作而成,选料精细,口感纯正,厨艺独特,味香清而醇厚,汤汁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无穷。

平泉羊汤

八沟羊汤的来历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康熙皇帝来到围场打猎,看见一只梅花鹿在林中穿行,便纵马紧紧追赶。这只梅花鹿好像故意逗引康熙帝,无论康熙怎样快马加鞭也撵不上。眼见天色已晚,这只梅花鹿跑到八沟一处柳林便消失了。康熙皇帝此时已疲惫交加,忽然发现林中不远处有酒幌子在风中摇动,便打马过去。原来是林中开设的一家小店,香味氤氲,康熙帝大为喜悦。他看见一位老者在小店忙碌,顾不上自己的皇帝身份,安坐桌前,大喊“上饭”,老者端上一碗汤食放置康熙面前,康熙看见油汪汪的汤内满是杂碎,一问才知是羊杂汤。一品感觉清香可口,滋味绵长,便不禁赋诗一首:“喜峰口外远,塞北古道长。野鹿入柳林,八沟羊杂汤。”八沟羊杂汤因此名声大震。

层薄如纸的御膳糖饼

宫廷御膳饼是平泉县的著名特产。御膳饼色微黄,味香酥甜,层薄如纸,微风一吹就能刮掉一层,为招待贵宾、馈赠亲友之佳品。

2009年,平泉御膳糖饼手工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由来有个传说,清道光年间,皇帝的御厨中有一位面案师傅,这个人聪明伶俐、心灵手巧,为了讨皇帝的欢心,不辞辛苦地创作出御膳糖饼,皇帝吃后非常高兴,定为宫廷“御膳糖饼”。

御膳糖饼

御膳糖饼

御膳糖饼从清朝道光年间在平泉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有精粉、白糖、动物油、植物油等。小料主要有香油、芝麻、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等。馅料起初用的南沙馅,后来发展又有了麻酱馅、山楂馅、澄沙馅、水晶馅4种。糖饼呈圆形,色微黄,糖饼的层数多,层薄如纸,每层不过1mm厚,微风一吹就能刮掉一层,视之能引起人的食欲。糖饼发出的味道,有一种幽香的气味。用口品尝,香而不腻,酥甜可口,适应各种人群的口味。

美食照片供图:《寻味燕赵》作者孔润常


编辑: 王思远(实习生)

编审: 佳   宁  刘新莉

责编: 孟东光  

复审: 刘文彪

监制: 万   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