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齐晓彬
时间:2023-06-25 21:23:41
尽管抗栓药物在防治血栓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这些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监测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出院后口服抗栓药物患者的健康科普,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抗栓药物监测的重要性,从而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及口服抗栓药物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们共同协作以保证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血管是输送血液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微血管。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液体,它们在血管中流动并执行各自的功能。
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会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导致相应部位血供障碍。如果血栓形成在冠状动脉中,会导致心肌梗死;如果血栓形成在脑血管中,会导致中风;如果血栓形成在下肢深静脉中,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栓子脱落进入肺血管中,会导致肺栓塞;如果血栓形成发生在胎盘血管中,会导致流产或死胎。此外,血栓还可能堵塞其他重要器官的血管,引起相应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缺血。
据统计,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约占总死亡病例的1/4,并且血栓是老年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血栓形成是导致动脉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抗栓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保持血液流动畅通。最常见的口服抗栓药物之一是华法林,它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可以阻止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合成。另一类常用的口服抗栓药物是以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栓形成。越来越多的出院患者使用以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其中利伐沙班通过直接抑制Xa发挥抗凝作用,达比加群酯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发挥作用。
(资料图片)
为什么需要监测?
由于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每个人对抗栓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例,约有30%的个体用药无效(发生血栓),另有约10%的个体用药出现副作用(出血等)。通过监测抗栓药物的效果,医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实现个体化治疗。这有助于确保抗栓药物在安全范围内发挥最佳效果。据研究,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降低心房颤动患者中中风的风险高达60-70%,并且减少因过高或过低的抗凝效果而引起的出血或血栓并发症。通过保持合适的抗栓状态,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合理使用抗栓药物可以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风险,节约医疗费用。
临床最常使用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监测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医生会根据INR的结果来调整药物剂量;如果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不能达到临床预期时,必要时可做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的检测。对于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常用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效果;必要时可根据药物代谢基因特征,优选耐药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需要常规监测,但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如果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需要在停药后一定时间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出院后口服抗栓药物的注意事项
出院后口服抗栓药物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药物的影响,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用药。定期复诊和监测是确保抗栓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及时报告不良反应,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口服抗栓药物,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饮食控制:某些食物富含维生素K,如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羽衣甘蓝)、豆类和某些油脂。维生素K可以降低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效果。因此,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患者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了解哪些食物应限制或适度摄入。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与抗栓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增加出血风险。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抗生素、抗癫痫药和某些心血管药物等都可能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口服抗栓药物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医生将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根据需要调整抗栓药物的剂量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遵循医嘱: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用药,遵守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用药,以免影响抗栓药物的效果。定期复诊和监测:出院后口服抗栓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并进行抗栓药物的监测。定期监测可以评估抗栓药物的效果和患者的凝血状态,以及及时调整剂量。这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安排,按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总的来说,通过定期监测,医生可以评估抗栓药物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凝血状态。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使其处于适当的水平。如果抗栓药物的效果过强,患者可能会面临出血的风险。相反,如果抗栓药物的效果不足,患者可能会面临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非常关键。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并按时进行抗栓药物的监测并积极向医生反馈任何可能影响抗栓药物效果的因素,如药物相互作用、饮食习惯或不良反应等。通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紧密合作,监测抗栓药物的效果将更加准确和可靠。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并发症。
(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 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