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北》特别策划《带着方志寻古村·红色印记》第五期: 花厂峪村:铜墙铁壁花厂峪 同仇敌忾铸英魂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4-09-21 09:00:00

祖山东麓,长城脚下,秦皇岛市花厂峪村流水潺潺、繁花似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机缘,这个“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两户,少则一两家”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下了“铜墙铁壁”的威名。

【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方志办)保管利用部 副部长 杜艳艳

根据《青龙满族自治县志》记载,此地曾为长城关口之一。早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修长城时,百姓由山东迁此地落户。因此沟满山花草,桑树丛生,故庄取名花桑峪。后随人口发展,开设交易场所,又改名为花场峪,后演化为花厂峪。

花厂峪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山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2年冬,冀东军区党委组建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工委机关和冀东军区七区队队部进驻花厂峪村靴脚沟。

1943年夏天,为打破日军对伪满洲国西南边境线的封锁,八路军冀东军区第七区队300多名官兵埋伏在这里,同500多名日本侵略者打响了花厂峪长城阻击战。

【花厂峪抗日纪念馆馆长 周庆信】

敌军动用三门迫击炮和十几挺轻重机枪,轮番向我阵地开火。炮火把柴草都给点着了,但是为了掩护八路军主力,不暴露目标,战士的衣服鞋帽都给打着了,谁都不动。

周庆信的父亲周子丰时任八路军三连连长,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十多次进攻,战士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周子丰果断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战术,集中火力将日军指挥官松本击毙。花厂峪口阻击战历时九个小时,八路军以牺牲12名战士的代价歼灭日军近200人,成功退敌。

花厂峪口阻击战一个多月后,敌人又调集6000多名日伪军,对花厂峪靴脚沟联合县工委和七区队驻地实施“梳篦子”式清剿,公然叫嚣“血洗花厂峪,火烧靴脚沟,不留一个喘息的活物。” 

为掩护八路军部队和工委转移,仅有400余口人的花厂峪村84人被杀害, 6000多亩山林被焚烧殆尽,房屋、牲畜无一幸存。1947年,热河省人民政府授予花厂峪村一面锦旗:铜墙铁壁花厂峪,固若金汤靴脚沟。抗日战争期间,在花厂峪发生的战斗有200多起,八路军仅依靠6000多人就成功牵制住了盘踞冀热辽边区的十万敌军,为抗日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先烈的光荣传统,造就了老区人民不等不靠、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宝贵的长城和红色教育资源,花厂峪村进行道路改扩建、饮用水管线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村居环境,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文化是花厂峪的金字招牌,而这里的绿色生态资源也吸引了八方宾客。花厂峪村将南龙潭、北龙潭等美景打造成旅游景点,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共同组建村联合经济体;发展板栗、核桃等传统种植产业和绒山羊等养殖产业,同时举办培训班规范提升农家乐餐饮水平。

【花厂峪村党支部书记 赵凤鸣】

我们对花厂峪长城进行了修复,推进“一廊两馆四园”红色项目,与祖山景区深度合作,发展“红+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民宿+”业态,现在全村有30多家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数字需到当地核实。)

文旅业的兴起为花厂峪村注入了蓬勃生机,这里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老区人民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走出了一条红旅融合的振兴之路。

2024年9月21日18:24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