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北》特别策划: 前南峪村——抗日烽火中的知识灯塔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4-10-19 09:00


这里曾是“中国将军的摇篮”,数万名军政干部从这里走出;这里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植被覆盖率高达94.6%。邢台市浆水镇前南峪村,犹如一颗翠绿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水之间。

据《邢台县志》记载,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从延安迁至浆水地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她曾为前线输送了成千上万英勇的抗日战士与指挥官,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年,抗大迁至前南峪村,数千名师生分散在周边四十多个村庄中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教室和桌椅,学员们就在麦场上、河畔边和大树下上课;没有钢笔,他们就将子弹壳和罐头筒的铁皮磨尖当作笔使用。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抗大学生依然发奋图强,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四级主任科员  张月】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抗大总校在邢台浆水办学两年零三个月,从战争学习战争,在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创办14所分校,为民族独立、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培养了二十余万德才兼备的军政人才,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抗大第八期学员毕业时,毛主席为其题词“站在最前线”!

坐落于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发展史的专题性陈列馆,这里不仅收藏着全国种类最多、科目最全、数量最多的抗大教材,也生动的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峥嵘岁月。

在那个年代,能拥有成套的教科书弥足珍贵。这套教材包括文、史、哲、数、军以及战役、战术等41种,共发行18000多册,不仅满足了总校和各分校的教学需要,还提供给各部队使用,被誉为“敌后教育的灿烂之花”。

如今,抗大旧址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依托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前南峪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代又一代前南峪人艰苦奋斗,在荒山秃岭中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绿树映炊烟,清风送晚凉。前南峪村坐拥8300亩山场,种植各类树木达48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高94.6%……漫步其间,你能够深切感受到这里处处洋溢的盎然绿意。

【前南峪村党委副书记  郭高升】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林果业,引进新品种,提升果品品质,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同时,依托抗大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集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我们的村庄不仅变得更加美丽,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天的前南峪村,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样本。全村80%的家庭从事农家乐、参观、生态采摘等行业,在红色文化引领下,走上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年10月19日18:24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编辑:杨业   记者:赵志达 于梦羽    监制:张志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