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赵家琳
时间:2025-04-04 08:11
每期一条《好好学习》“知行季”
独家研学路线
今日路线
北大荒
(感受北大荒精神)
提到北大荒,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荒野传奇?是知青们挥洒青春的热血年代?还是如今金浪翻滚的“中华大粮仓”?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好好学习》知行团在北大荒的同款研学路线,带你一起走进北大荒,去探寻这个镌刻在共和国记忆里的特殊地标!
北大荒丰收的稻田
在介绍旅游路线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北大荒的基本情况:北大荒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相当于1.6个海南岛的大小。如今,北大荒集团现有农(牧)场113个,如果要逛完所有的农(牧)场,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农场——七星农场,推荐给大家。七星农场位于黑龙江的建三江,始建于1956年,现有耕地126万亩,是全国优质粳稻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农场之一。
七星农场百亩大地号
七星农场场史馆
七星农场场史馆始建于2018年,面积360平方米,陈展实物446件,陈列展示了七星农场从创建到发展的历史。在这里有很多的老物件都让人印象深刻:有老职工御寒用的狗皮帽子,有参加过解放战争转业职工缴获的手表,还有当时的艰苦环境下“人拉肩扛”的劳动工具。如果你看过90年代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年轮》,或者最近的热播剧《人世间》,这里的陈列会让你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些“时光文物”镌刻着当年垦荒人“向荒原要粮”的誓言,也凝聚着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缩影。
老职工御寒用的狗皮帽子
淮海战役缴获的手表
展现拓荒初期“人拉肩扛”兴修水利的场景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农业设备展示区域。这里智慧农机采用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还融合了5G网络、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根据整个农业生产流程,实现了从“耕、种、管、收”进行全流域、智能化的控制。
无人驾驶插秧机
无人机正在洒肥
无人驾驶收割机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就是无人化的智慧农机。根据规划好的路径,插秧机可以自主插秧,无人机可以自主洒肥,收割机可以自主收获。这里的农民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一个手机就搞定啦!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始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500亩,智能温室1万平方米,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技术推广应用、农业人才培训和休闲旅游观光五大功能。简单来说,这里就是“农业大观园”!
不同品种的种子
走进这个“大观园”,一定会让各位“好奇宝宝”大开眼界。这里的茄子、番茄、龙葵居然长在同一棵树上?没错,这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超级物种——山茄树。山茄树,一棵树上可以结10多个不同品种的果实,每年能结果3000斤左右呢。
超级物种——山茄树
这里还有重达到500多斤的巨型南瓜,要想搬动这样的南瓜,需要六七个壮汉一起用力抬才行。怎样才能种出这么大的南瓜呢?现场的工作人员会为你答疑解惑,一起了解科学种地的奥秘。除此之外,这里培育的水稻品种亩产可以达到1400斤,真正让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巨型南瓜
建三江粮库
古诗有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在建三江粮库被具象化了,只不过此“哇”非彼“蛙”~~走进粮库,你会看到满满的粮食,忍不住发出一片“哇,太大了!”“哇,太多啦!”
这里一个体积约为20000立方米的粮仓,可容纳13000万吨粮食,如果每人1天吃1斤粮食,可以让7万人吃1年之久。
粮库内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伸出你的小手,摸摸这里的粮食,你会发现这里的粮食都是凉凉的。这是因为仓房采用了低温冷芯技术,同时配有机械通风,有效解决了粮食经过长期保管水分散失、粮食品质下降的问题。
丰收的景象
稻田画风景区
在建三江机场附近的稻田画风景区,不同颜色的禾苗组成里壮阔美丽的风景画。你可以登上观望台,获取最佳的观赏视野。这里的稻田画使用了不种颜色的水稻秧苗,融合了文字、人物、机械、稻田、粮仓、5G等元素的图案,既有观赏性,又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大农业的魅力。
各位朋友,本篇的研学路线已经总结完毕,期待你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感受它从荒无人烟到沃野千里的变化,体会几代北大荒人在此期间锤炼和传承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