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09-10 09:00
80多年前,八路军的一支先遣队深入沙河西部山区,在一个名叫大坪的小村庄,建立起秘密物资转运站。这里没有正面战场的刀光剑影,却承担着关乎抗战胜利的“生命线”任务——后勤保障。
据《沙河市志》记载:清道光年间,两户彭姓人家迁入大坪。在此开荒种地,置产立庄,几经春秋后人口渐增,遂成村庄。因村庄坐落在一片平坦开阔的石坪上,故名大坪村。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踏破华北平原。同年11月,八路军129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率抗日先遣支队进驻大坪村。这支队伍以大坪村为支点,在沙河地区建立17个军需处。村民们主动腾出房屋、粮食,协助八路军修筑防御工事,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将大坪村打造成坚不可摧的敌后根据地。
【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 许晓晓】
据《沙河市志》记载:1939年,八路军后勤部采购站正式在大坪村设立。由于太行山区物资匮乏,而冀南平原相对富庶,采购站便承担起跨区域物资转运的重任。从棉布、食盐到青霉素、奎宁等稀缺药品,都需经此秘密运往各根据地。
【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镇党委书记 史晓明 】
其实在这个老宅子底下是有一个地窖的,这个地窖在抗日时期,老百姓用它装战略物资并在上面封上柴火跟石板来躲避日军的排查。在1941年冬的时候,日军发动了一次大扫荡,我们老百姓在这个紧要的时候,通过各种手段将3000斤棉布还有5000斤食盐,分成百余个包裹,连夜运往了安全的地方,为我们的抗战保存了一个重要的物资。
大坪村不仅承担着战略物资的储备与转运重任,更是边区金融战线上的隐秘堡垒。在村东北角的大石板房内,冀南银行发行处从1942年成立起,便承担着印制边区货币、稳定经济的重任。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十分严密,一旦发现货币印制点,必定会进行疯狂的破坏。听村里老人回忆:“最危险时,油墨气味飘出百米远,村民们就架起大锅熬制红薯糖,用甜味掩盖印刷气息。”
在整个抗战期间,大坪村采购站累计转运物资超200吨,保障了太行山区3万余名八路军战士的补给需求。这里还设立了先遣支队医院,救治伤员1500余人次。村民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受饮水、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从1990年开始,大坪村村民陆续搬离世代居住的村庄,迁至山脚下的新村居住。近几年,旅游市场逐渐火热,许多游客慕名来到太行深处的大坪村,体验传统古村落的别样风情。
【刘石岗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彭龙飞】
近年来,我们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全程流转房屋120多套,统一开发民宿,到这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村民增收,使村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大坪村曾用石板下的“地下仓库”守护抗战物资,以隐秘战线上的无声坚守托举胜利希望。如今,古村落的青砖老屋与红色记忆交织,村民将老一辈的“红色火种”化作乡村旅游的新引擎,让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生机代代相传。
2025年9月10日18:24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