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北》特别策划《带着方志寻古村·胜利回响》第八期:河西村——战火中的新闻堡垒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业

时间:2025-09-13 09:00

太行山深处,有一座青砖灰瓦的村落,静谧中藏着一段热血激昂的过往。这里曾是党的新闻事业重镇,新闻工作者们以笔墨作枪,纸张为甲,在烽火硝烟中传递时代强音,这里就是河西村。

河西村历史可追溯至明朝,贾姓二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建村,初名贾二庄,后因村东有柳泉沟,便改名为河西村。村内至今留存着多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院落。

据《武安县志》记载,1946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总分社入驻河西村。这里的人民日报社、新华社通讯社旧址,由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旧址、报社领导人张磐石旧居、安岗旧居三座建筑构成,占地面积共857.26平方米,房屋总计65间。战争时期,它们承担着对外、对内宣传教育的重任。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社址定在村中心的张家大院。报社同志与村民同吃同住,村民们自发腾出最好的房屋用作编辑部,194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武安出版了第一张报纸。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从1946年5月15日创刊,到1948年6月15日终刊,共印746期,其中在武安出版702期,而在河西村出版的就有667期。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文化展示中心讲解员 要丽丽】

当时,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载了大量反映解放战争和边区革命历程及经济、文化建设的报道和文章。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南征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实施》等重要报道,都曾在此刊发。河西村村民贾米山保存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737期原版报纸,如今已成为河西村的“镇村之宝”。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成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记者,社属的报、刊、网络近50种。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这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当年在河西村播撒的火种。

如今的河西村,红色记忆已融入乡村振兴的血脉。近年来,邯郸市对河西村红色文化旧址进行高标准打造、修缮修复,让更多的人能够重温“人民日报社”在战争年代与河西村的风风雨雨、艰难历程。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文化展示中心主任 王俊平】

我们对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总分社旧址进行了系统性修缮,复原了编辑部、印刷车间等场景。同时,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烽火笔阵”主题研学路线。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当年的排版印刷,聆听老报人的故事,既守护了历史根脉,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走在河西村的小道上,夕阳的余晖为老房子披上一层金边。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都在静静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河西村,这个曾经的“新闻重镇”,如今在红色的底蕴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让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5年9月13日18:24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