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讲到两段历史佳话,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来淮

时间:2021-03-06 20:33:12

全国各地的火车

伴随着《草原晨曲》开动

“现在我们在包钢一号高炉炉旁报喜,我国目前最大的自动化高炉之一包钢一号高炉,已经提前1年在今天正式建成,现在就快要出铁了……这是1959年9月26日,包头钢铁一号高炉出铁现场的报道。
20天后,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专程来到包钢,庆祝一号高炉出铁,并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周恩来:同志们,我这次是来庆祝包钢一号高炉提前生产的,在这样一个北方过去荒漠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快建设,提前使一号高炉投入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要求的,打下一个工业化的基础,在包头可以说已经打下了。

图片△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地区建设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不远万里会聚内蒙古草原,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建设当中。

原包头钢铁公司建设工地主任李汀:当时在北京施工,1955年3月19日早上,我们进入包钢工地,到1955年5月,工人已经增加到2000多人。那时候工人特别艰苦,每天用扁担挑上十二码砖,混凝土都是用小车推到脚手架上的,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

图片△在包钢一号高炉建设工地劳动的工人
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建设进入关键期,但却面临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为此,党中央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了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一曲《草原晨曲》也由此唱响全国,甚至当年全国各地的火车都是伴随着这首节奏欢快的旋律开动的。而《草原晨曲》的作者玛拉沁夫,当年就在包钢的建设工地。

玛拉沁夫:我的书房下面就是马路,马路上24小时机械喧腾,汽笛长鸣,就像最热闹的繁华街道一样,都是拉建材的车辆。我感到特别甜蜜,我认为这就是时代的声音。

图片△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往包头,支持包钢建设
英雄的包钢建设者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一号高炉从建设到流出第一炉铁水,前后只用了16个月时间,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也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原包钢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葛桂林:工业技术非常薄弱的一个地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基地,生产技术上的难关是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但是一个个难题都是包钢人勇于担当,把它攻下来了。

内蒙古的母亲

抚养了国家的孩子
如果说“齐心协力建包钢”是“全国一盘棋”思想的生动范例,体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千孤儿入内蒙”则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实写照。上世纪60年代初,大规模接收南方孤儿的工作曾在千里草原全面展开,由此也书写了“国家的孩子”与“草原母亲”的历史佳话。
“我叫毕力格,是艾敏格勒草原的牧民,我曾经是个孤儿,是被这片草原养育大的上海孤儿,那时候我叫雨生……这是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中的片段。
1959年,江南一带发生自然灾害。上海福利院中挤满了孤儿,他们嗷嗷待哺,随时面临夭亡的危险。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的关切下,从内蒙古紧急调拨了一批奶粉,可这只是杯水车薪。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提议,把这些孤儿接来,安排到蒙古族人家喂养。
乌兰夫长女云曙碧回忆:“我父亲说,奶粉可以帮助些,但不是长期的办法,长期怎么解决?康大姐说,现在还没有办法,但是你们内蒙小孩很少,你们要的话更好。我父亲说,那可以,我们商量一下。

图片

△乌兰夫和上海孤儿
从1960年到1963年,近3000名孤儿被接到内蒙古牧民家庭收养。这些孤儿,当时最大的七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母亲——草原母亲。
当时年仅19岁的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成了28名孤儿的“临时妈妈”。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坎坷,将这些孤儿全部培育成人。

都贵玛:我过去一看,都是两三岁的孩子,有的就几个月大,当时觉得这个工作完成起来真的很难。但是一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小,一个个没有了父母,来到这么远的内蒙古,我心生怜悯。党和国家把国家的孩子交给我,我有这个义务抚养这些孩子。

图片

△年轻的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

有很多像都贵玛一样的蒙古族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和爱含辛茹苦地将这些孩子养大,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用爱心与真情打动了每一个孩子。
在“草原母亲”博大母爱的滋润下,当年的孤儿都已在内蒙古长大成人。了解到上海孤儿的故事后,蒙古族作家萨仁托娅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国家的孩子》和小说《静静的艾敏河》。内蒙古籍导演宁才用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将这一讲述人间大爱的故事搬上银幕。

电视剧片段: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因为它拯救了三千个幼小的生命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体现了内蒙古人博大的胸怀。

图片△都贵玛和她曾抚养过的扎拉嘎木吉在翻看老照片

2019年9月29日上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的颁奖词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都贵玛和许许多多的草原母亲一起,共同书写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和民族的传奇故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佳话也会继续。


都贵玛:内蒙古的母亲们抚养了国家的孩子,这是历史的丰碑,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共患难的一段历史。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