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轮版型优化 超500小时风洞测试!北京冬奥运动员“战衣”这样诞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韩维

时间:2021-11-21 17:58:21

不久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志愿者系列制服正式发布,作为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制服以整体的气质传达出奥运工作者和参与者的精神风貌,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这些从600多套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制服装备,前后进行了8轮版型优化。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长城形态,以及冬奥会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

系列制服的设计师贺阳,是北京服装学院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制服设计者。2008年盛夏,承载灵动祥云图案的夏奥制服,成为许多国人对于奥运的记忆。从夏奥到冬奥,奥运制服既要有一脉相承的设计原则,也要依据冬季项目的特点做出技术突破和观念革新,体现双奥之城的风采。

北京服装学院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 贺阳:像2008年核心图形叫祥云,2022年的叫赛区山形,祥云是表达一种祝福、祥和的感觉。赛事山形可能更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向,它能传达一种君子的人格,或者说仁者之风,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一种元素。

早在2019年,由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6所高校以及4家企业,成立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获批“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让冬奥健儿穿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战衣”驰骋冰雪赛场,是“科技奥运”的重点专项之一。

2021年3月,9个运动基地的400余名国家队运动员的三维量体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通过大型测量设备和手持类三维扫描仪,有关运动员的人体关键指标及体型特征被精准记录下来,为冬奥会比赛服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目前,距离北京2022冬奥会越来越近,研发团队正在“快、护、暖、美”的理念下,用“科技”打造运动员冬奥“战衣”。

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刘莉向记者介绍,以速度滑冰比赛服为例,关键就在于立体裁剪、减阻、适度的压缩效果这三方面。减阻,是竞速类项目中“快”的核心,而新型减阻面料的研发,少不了科技助力。

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主任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刘莉:速度滑冰比赛服有56个不同的部件,这个部件上集合着有各种裁剪的结构,各种研发的面料,减阻类面料。它的安放位置以及面积大小等,我们都做了非常多的设计。寻找它的规律,在风洞里进行长时间的对比测试,最后拿出来适合中国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适合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的最新的减阻型的速度滑冰比赛服。


经过2000多份设计手稿,110多款样服打版,超过500多小时的风洞测试,如今,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建立起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运动服装体系,掌握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主任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刘莉:十月初我们国家队收到了荷兰定制的最新一批量身定制的(比赛)服装,到风洞区做了一个对比测试,咱们自主研发的减阻效果明显优于他们,对比下来是我们阻力降低9%,它就相当于是四个鸡蛋的重量,这个重量产生的力量对于重点运动员,对高水平运动员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就是零点零几秒的较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