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習心得】天问奔火去,揽星九天来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萌

时间:2021-05-21 15:00:43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凝望浩瀚星河,诗人屈原遥寄“天问”,欲探“天地万象之理”;千度春秋后,聚首火星之畔,中华民族共贺“祝融”,求索朝夕不倦之魂。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纵跨千载的求问探索之旅,正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筑梦征途。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9年1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实现软着陆;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一步一个脚印,一程一段佳话,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天问之旅,行走于宇宙,彭湃于人心。

      天问之旅,重在创新。火星一直是人类开展深空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但探测任务的风险和难度同样不言而喻。自1960年以来,人类已经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活动,只有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此次天问一号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在世界航天史尚属首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创新,亦是星际探索中征程中的重要一步。

      天问之旅,贵在坚守天问一号着陆后,总设计师张荣桥激动落泪。天问一号的成功,经过了6年的研制生产,在发射场坚持了110多天,经历202天的飞行,之后在环湖轨道又日夜坚守了93天,才如期实现了目标。看似瞬间的着陆背后,是中国航天人昼夜不息的坚守与付出。

      天问之旅,成在求索。探索火星的本质,是对未知领域的追问。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火星登陆的意义,不仅是航天事业的进步,更如同张荣桥所说,是“提升人类自信,提升国家能力”。不断求索、攻坚克难,天问是成功,更是开始。

      天问之旅,梦在传承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中国自古就有很多有关太空的神话传说。“天问”这个名字即源于屈原的长诗。屈原于诗中从宇宙起源问到天地日月,展现了中国人对与世界的认知与好奇。天问一号的成功,是用航天人的无数日夜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既是中国航天史的成功,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奋斗不息,未来可期,我们终跨越时间回应了凝聚千年的问询。

执笔:媒体党办人


(免责声明:文中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推荐